实用历史 · 楚汉争霸篇 · 35
引子: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张良是公认的谋略之圣。
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便是对他计谋的推崇。
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张良为刘邦数次献计,助他击败项羽,成就大汉王朝。
张良的计谋,毫无疑问,是顶级的。
幸运的是,历史记录下他的故事。
阅读这些故事,分析张良分析的思路,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习到他的计谋。
(本文内容承接上篇,为确保内容连接,欢迎大家连续阅读)
正文:
在上一章里,我们说到,刘邦靠恩威并施的办法收服了英布。
然而,楚汉争霸的局势并没有根本的转变。
英布虽然按约定,向老领导项羽发起了进攻,但事实证明,此时的项羽仍坚不可摧。
为此,刘邦不得不另想办法。
他本来的思路是拉人入伙,增强自己的实力。但眼下,能拉的基本都拉完了,可依旧打不过项羽。
迫不得已,刘邦转换了思路。
既然增强自身这条路不行,那就削弱敌方。
刘邦的下一步计划,是想削弱西楚的实力。
但他自己没啥想法,于是就问了谋士。
被问的是郦食其,这是他的首席外交官。
郦食其想了想,对刘邦说道:
“在秦国灭六国之后,六国的后裔们整日躲藏,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我觉得,大王如果能封六国后裔当王,他们必然会感机你的恩德。如此一来,男人愿做你的部属,女人愿做你的奴婢。如此一来,大王必然成为霸主,西楚也一定会屈服。”
郦食其的思路,其实就是当初陈胜吴广起义时,张耳陈馀提出的建议。
没换汤,也没换要。
当时秦国还没推倒,起义刚刚出现。
但如今,秦国早没了,局势是楚汉争霸。
从这事看出,郦食其的口才虽然厉害,但他的战略思维,确实一般。
但刘邦信了。
“太好了!快去刻印,带着他去封六国后裔。”
如果这么办事,楚汉争霸的结局,还真不一定。
关键时刻,张良回来了。
张良出门办事,刚刚回到荥阳,立即去拜见了刘邦。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他拉着张良,兴高采烈的介绍了这个伟大计划。
听完之后,张良大吃一惊。
“谁给你出的这种馊主意?如果按此行事,你马上就完蛋。”
刘邦也大吃一惊,他不懂张良是啥意思。
张良开始向他分析:
“天下的英雄豪杰,离开亲人,抛弃故友,而追随大王,他们唯一的希望,便是建立功劳,在事成后分封一块土地。”
“如今,却要把六国皇族的后裔找出来,封他们当王。天下的英雄豪杰,势将回到他亲人、祖先坟墓、故友旁,一同效忠他所属的新王,谁还在你左右?”
“另外,项羽的实力仍很强,为了生存,这些新建立的国,一定会靠拢过去。对此,你又有什么方法呢?”
听完之后,刘邦的表现也很亮眼。
刘邦跳起来,吐出嘴里的食物,大骂道:“这个烂货,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他赶紧下令,把已刻好的印信毁掉。
从这个事上,我们能一窥张良的谋略思路。
首先,分清角SE。
张良看清了两个角SE:
1.天下英雄豪杰
2.新立的六国君王
接着,按角SE分析分析需求。
对天下英雄豪杰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建功立业。
这些跟着刘邦的人,已经为大汉政权付出了很多,他们渴望的,是事成之后的封侯。
若刘邦分封六国后裔,就相当于,把原本属于他们的功业,平白无故的送给他人。
如果付出没有回报,谁会跟着刘邦?
所以说,若是分封六国后裔,会冷了这些将领的心。
接着,是这些六国君王的后裔。
确实如郦食其所言,他们本来国破家亡,如果刘邦给他们土地,并且封王,他们自然会感恩戴德。
但说实话,这种感恩,是有限度的,也是经不住考验的。
陈胜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他大肆封王,结果后来自己遇难了,也没见有人来救。
对这些六国君王的后裔来说,从平民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诸侯王,他们会感机刘邦,感机他送给了自己权利,地位。
正常请况下,他们会支持刘邦。
可一旦事请有变,当自己面临危机时,他们便会毫无意外的抛弃刘邦。
有一样东西,不管刘邦给什么好处,他们都不可能换。
这样东西,就是命。
道理其实很简单,富贵、权利虽然吸引人,但没有命重要。
张良看清了这一点。
所以,他提出,项羽的实力仍然很强,这些新建立的诸侯王,为了生存,一定会选择投靠项羽。
综合分析之下,分封六国后代是个昏招,不仅没任何好处,反而会削弱自己实力。
张良的这个分析方法,可以看清事请的核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关于作者:
我是历史应用派。
我相信,阅读历史,不仅能以史明鉴,更能得到经英们为人处世的干货。
我目前在做的,正是挖掘这些干货。
所写故事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参考,同时查阅了其他史书。
如果觉得这种读史方式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定期更新。
最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写出了故事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