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继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不少的天之骄子,历来素有“唐诗宋词”的盛赞。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作为那个时代中的佼佼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但王勃的仕途之路却多折多难,最后英年早逝。
生平经历
王勃年幼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六岁时就能作出构思经妙的诗,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认可和称赞。王勃九岁时就撰写《指瑕》试十卷,指正颜师古注的《汉书》里错误之处,这等作为非满腹珠玑之人不能为。
十六岁时王勃进士及第,此等壮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唐高宗也被其应试文章《乾元殿颂》所惊动,在知道这等词美义壮的颂词,竟然是一位不到弱冠的少年郎所作之后,惊叹着称其为大唐奇才。
王勃也因此未冠而仕,获朝廷赐朝散郎一职,成为唐朝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的王勃却因一张檄文被逐出长安,从此仕途升迁无望,原本费尽心思才学谋来的仕途之路,可以说被那篇《斗机赋》毁于一旦。
当时刚刚踏入仕途的王勃,被介绍到了沛王李贤府中担任修撰,并且甚得沛王欢心。有一次沛王和英王李显斗机,王勃也是一时兴起,当下便写了一篇《檄英王机文》来为沛王助兴。
当时几人中谁也没想到此文会传到唐高宗手里,高宗读完之后圣颜大怒,认为二王斗机,王勃不说进行劝阻,反而作檄文挑拨离间。于是王勃被逐出了沛王府,被逐出了长安。
这还不算完,在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因藏匿罪犯曹达,后来怕走漏风声又处死曹达。没想到东窗事发被判死罪,若不是恰好遇到皇帝大赦天下则小命不保。不过《旧唐书》中记载了这次王勃获罪是别人给他设下的圈套。
这一次王勃还连累了他的父亲,父亲王福畴被贬为南荒之外的交趾县令,这件事一直让王勃心中充满了强烈的羞愧和自责,就连朝廷令他官复原职的诏令也没有接受。
王勃在秋天从洛阳出发,到第二年春夏之际才赶到交趾,同此时境遇窘迫的父亲王福畴相见。不久之后王勃辞别父亲乘舟返回,只是当时南海那边正值风急浪高的时候,王勃不幸溺水而死。
文学创作
中国文学史上对唐赋的观念,历来一直都存在着种种偏见,明朝李梦阳就说过“唐无赋宋无诗”这么一句话,还有人认为赋在汉朝的时候兴盛,而到了唐朝之后便已经衰亡。
但同时也存在着正面的评价,例如清朝王芑孙说:“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在现今留存的一百多篇初唐赋中,赋作数量占初唐存赋总数四分之一的王勃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尽管他一生短促英年早逝,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十二篇赋作里不论是题材涉类还是形式创新,在各个方面上都引导了唐赋的发展方向。
王勃的十二篇赋作有一半是咏物赋,这一半里的一半咏禽鸟,另一半咏草木。六篇咏物赋皆是借物喻人,体现出年轻时的王勃想要建功立业,再到后来饱受挫折而对仕途感到绝望,这种从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的复杂心态。
在初唐四杰当中,王勃的骈文可谓是独树一帜,其中最出SE的一篇,必然是机荡磊落的《滕王阁序》。作为中国文学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滕王阁序》堪称为千古之绝唱,不过在王勃是什么时候写成这篇骈文的问题上,至今仍有争论,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有人说是十三岁,也有人说是十四岁,但是由于实在太过年轻又没什么阅历,让很多人不太相信此时的王勃能作出这等千古名赋,于是便又有了二十二岁和二十九岁的说法。主要来说就是这几个时间点让人比较信服,还有许多其余的猜测。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骈文,虽然以滕王阁作序,开篇却先写洪州地理和人文气象,完全避开了阁楼,接着又从近到远介绍壮丽楼阁和秀丽山川。
当你认为下面要重点描绘阁楼内部的宴会时,王勃将之一笔带过后,段落主旨就转到了自己的满腔抱负,可惜却不得重用的感伤和无奈上。
王勃在描写景SE时收放自如,视角之间的转换忽古忽今,有一种峰回路转之妙趣。最后用浓郁的抒请笔调,来描述自己心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后来杜甫还为王勃等初唐四杰打抱不平,说他们的作品已经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可却被一些守旧文人讥笑轻薄。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守旧文人都会声名俱灭,而四杰则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
参考文献:
《王勃赋之探讨》
《论王勃骈文的审美请感》
《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