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人康先生的父亲陈士榘是共和国的一位开国上将,他早年就参加了秋收起义,此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红军一路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数百场战斗,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仅如此,陈士榘同志还是MAO主席早年亲自发展的党员之一,是最早一批投身革命事业的同志。
陈士榘将军不仅在建国前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更是投身“两弹”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来,陈人康追随父亲的脚步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然而不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后来转业去大学工作,他都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保持着低调的风格,凡事都不搞特殊,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一、父亲的言传身教
陈人康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陈士榘,他是最早一批跟着MAO主席开展斗争的老革命,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SE彩。
陈士榘1909年生于湖北,其父陈荣钟当时是清军工程营里一个工兵管带,曾经参与了武昌起义。
1927年,陈士榘在武汉加入了共青团,并且参与了同年9月的秋收起义。
起义失败后,陈士榘跟随MAO主席一起上了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陈士榘吃苦耐劳的经神和坚定的战斗意志引起了MAO主席的注意,随后就发展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陈士榘将军对于当时入党时的画面记忆深刻,直到他晚年都清晰的记着,他曾经告诉自己的儿子陈人康,自己从宣读入党誓言那一刻起,就决定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的和挫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
陈士榘将军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一生身体力行,恪守着入党誓言,他还经常教导自己的后辈也要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给予的厚望,踏踏实实工作,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在革命斗争中,陈士榘将军屡建奇功。
1933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陈士榘同志参与指挥了温坊战斗,当时担任作战科长的陈士榘按照上级指示,制定了有敌深入的计划:趁敌人进犯后,工事尚不完备,还未站稳脚跟之时,利用夜SE发动突袭,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最终这场战斗取得了突出的战果,歼灭敌军四千余人,是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为数不多的重大胜利。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陈士榘还组织抢修了赤水河上的两座浮桥,这为后来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提供了重要条件。
抗战时期,他曾经参与了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他配合友军全歼了国军主力整编七十四师,还进军中原,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提供了有利时机。
建国后,陈士榘担任了工程兵总司令一职,1958年陈士榘负责修建两弹基地的建设工作,这为后来我国原子弹、导弹研究事业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陈士榘时常和自己的儿子陈人康说起自己年轻时的光辉过往,这些故事化作了经神力量,始终鼓舞着陈人康积极进取,努力去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从小,陈人康就把父亲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
陈士榘同志虽然为革命事业和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却依然保持这简朴的作风,不仅自己不搞特殊化,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也要保持低调,不能搞特殊化,要始终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
陈人康在上小学时候,他的父亲陈士榘曾经带着参观了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跟他讲了雷锋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让他要想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己所能为国家奉献。
父亲还曾经专门教育过陈人康,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奋斗,不要想着躺在父辈的功劳薄上只想着安逸,更不能因为自己父亲是将军就想着用权力或者身份去给自己谋私利。
陈士榘同志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始终发扬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经神。
在陈士榘将军86岁生日时,由于当时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考虑到这很可能是他最后一个生日,家人和曾经的战友、部下希望能给他办个热热闹闹的寿宴,但是陈士榘却拒绝了这个提议。
生日那天他让人端来了一坛清水,随后他用微弱但坚定的语气告诉在场的人: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闹革命绝对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共产党员要向清水一样清白。
在人生最后一个生日里,陈士榘仍然保持着朴素的作风,不忘教导自己的后辈要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从没想过用自己的功勋或是身份、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些什么,他所想的只有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初心理想,他奋斗了一生。
父亲的言传身教给陈人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他一直把父亲当做自己的榜样,始终恪守着父亲的教诲,做人民的公仆,国家的栋梁。
二、工程兵部队里的父子兵
16岁那年,在父亲的影响下,陈人康也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工程兵。
在当时,陈士榘将军是工程兵司令员,很多人都以为陈士榘将军会给同为工程兵的儿子“特殊关照”,让他少吃点苦,但是陈士榘将军对自己的儿子与对待普通士兵一样,从没搞过特殊化。
当时陈士榘多次告诉儿子陈人康,在军营里,没有父子,只有上下级,在部队里,自己就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的上级,见到他时要和普通士兵一样敬礼。
工程兵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军队的工程修建任务,比如修建防御工事,修路架桥以及设置、清除障碍物。
工程兵虽然通常不会直接加入战斗,但是其作用新不容小觑,失去了工程兵提供的保障,作战部队必将会难以取得胜利。
工程兵非常辛苦,尤其是当时刚刚建国,由于技术落后,我军缺乏机械设备,因此各项工事的构建大多需要人力完成。
陈人康以前没吃过什么苦,在刚到工程兵队伍时就十分不适应,一个沙袋上百斤重,有时候一天下来要扛将近一百个,拿着铁锹和镐头干活常常把手上的皮磨掉一层,再加上当时条件有限,部队伙食也不是很好,最多只能保证吃饱。
这些磨砺让陈人康的意志产生了动摇,本来想着来到部队是疆场杀敌,报效祖国,谁知进了部队才发现每天都是枯燥且繁重的任务。
他写信给父亲,希望可以给他调到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收到信的陈士榘将军十分生气,在回信中写道:你老子能干工兵,你就能干工兵;农民的儿子能干工兵,你就能干工兵!
陈人康收到父亲的回信后开始反思,自己现在遇到的困难和父亲当初闹革命时遇到的比起来根本不算是困难,于是他咬咬牙坚持了下去,无论多苦多累也绝不抱怨。
慢慢地,他习惯了部队艰苦的生活,也理解了父亲想让他多吃苦,多接受锻炼的良苦用心。
自己的父亲是工程兵司令,自己这做儿子的,只有干好工兵,才能不给父亲丢脸!
此后,陈人康一直勤勤恳恳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是多么繁重的工作,他都能坚持完成,一不喊苦二不喊累。
陈人康的行为成了身边官兵学习的榜样,随后他被选为“五好战士”,作为部队的先进代表前往北京接受了表彰。
1970年,云南通海发生地震,陈人康所在的部队前往灾区救灾。
当时由于缺乏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也没有生命探测仪等设备,救灾工作十分困难,挖到可能埋有人的地方更要格外小心,以免伤到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
陈人康在这次救灾过程中表现十分积极,他徒手翻开废墟的砖石和瓦砾,即使双手已经血肉模糊也不愿停下,他争分夺秒地和时间赛跑,只为能够救出更多的人。
1971年,陈人康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至今已经有了五十年党龄,在这五十年里,他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
当工程兵的经历使得陈人康更能吃苦,也将父亲要求自己不搞特殊,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教诲铭记在心,而陈人康在部队出SE的表现也使得他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待,也无愧于他开国上将后辈的身份。
三、牢记父亲教诲,做人民公仆
父亲曾教导陈人康,不要做大官但要做大事。
从部队退役转业后,陈人康在大学教书,由于自己是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他时常会被邀请去讲一些关于父亲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陈人康先生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即使TUO下了军装,他也依然在发光发热。
父亲的谆谆教诲让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的观念深深根植在了陈人康的心中。
行动是初心的证明,也是对初心的升华。
陈人康从部队退伍后走上了讲台,他带着真请实感给自己的学生讲述红SE故事,弘扬革命经神,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除了开办讲座外,陈人康还极为重视对红SE革命故事的文字记载,他笔耕不断,著有《一生紧随MAO泽东》,此外他还有多篇文章发表在《解放军报》等期刊杂志上。
他希望能够尽己所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充满艰辛的革命历程,让革命先烈那些壮举能被后人铭记。
有一次,陈人康去参加一个地方会议,在前往会场的途中,他发现自己坐的车前居然有几辆警车。
一开始陈人康以为这几辆警车是执行任务,碰巧在自己前面,走着才发现这几辆警车不仅一直在自己前面,还不时鸣笛示意道路上的车道让行。
陈人康这才意识到,自己前面这几辆车是专门安排来给自己开道的。
陈人康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生气,立刻叫停了车,并且立刻找到了负责人,说明自己不需要警车开道,并且要求前方开道的警车立刻返回。
他说自己的父亲始终教育自己,与人民站在一起,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绝对不能搞特殊。
他始终都牢记这父亲的教诲,始终不搞特殊,虽然他是开国上将的儿子,但是他的身份这是一个只是普通的大学教师,而在我国,只有正部级以上的干部处于保护其安全的考量才会指派警车为其开道,陈人康始终将父亲告诫后辈不要搞特殊的教诲牢记在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士榘上将虽然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但是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牢记这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陈人康先生也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服役期间,他和万千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当着一名普通的工程兵,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转业后也只是做着普通的工作,不去想着做大官锦衣玉食,而是奋斗在普通的岗位上为国家默默无闻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父亲是开国上将,这是一项光辉的荣誉,陈人康也始终以此为荣,但是他牢记父亲的言传身教,从来没有人想过用父亲的影响力或者是权力去给自己谋取些什么,正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开国上将,陈人康才更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绝不搞特殊化。
他知道,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才无愧于做开国上将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