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国共战争时期,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尽管其结果尽善尽美,但其过程却十分曲折,暗含各路势力的明争暗斗。比如在傅作义将军决定起义的时候,便有诸多将领坚决不从,誓要追随蒋介石,甘当反动派的马前卒,最具代表新的当属石觉。
石觉1908年生于广西桂林,幼年时其父亲报名参军,跟随部队奔赴前线之后便再也没回来过,往后的日子里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的清贫异常。为了能让石觉读上书,其母亲省吃俭用,昼夜不停地做工赚取微薄的薪水,结果没过多久就将自己的身体累垮了。石觉不忍心母亲如此劳碌,便辍学回到家中,与母亲一同分担生活压力。
16岁那年,石觉偶然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并为之深深折服,于是毅然南下广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石觉原本以为自己毕业之后,就能得到重用,亲率部队攻灭军阀,结束乱世,为百姓们带来一片青天。没想到权势熏天的蒋介石根本看不上他,随便安排他做了一个小排长。
1927年,北伐战争爆发,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连克南京、武汉等重镇。次年,蒋介石将政府搬迁到南京,石觉因为作战有功,被升任为了营长,他的顶头上司正是蒋介石的爱将汤恩伯。此时的石觉已经意识到单凭自己的本事无法在国民党军中谋得更高的职位,想要晋升就必须找一个靠山,于是便主动开始向汤恩伯献殷勤。
汤恩伯很吃这一套,将石觉当做义子对待,只要一有好事必定要让他分一杯羹。在针对红军的作战行动中,石觉凶残地迫害不少进步人士,手上沾满了志士们的鲜血。全面抗战爆发后,已经升任旅长的石觉率部接连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重创了日寇,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于1939年被提拔为师长。
抗战胜利后,汤恩伯高升为南京警备司令,他的老班底第13军自然而然由石觉接手。1945年底,石觉带领部队进入东北地区,承担热河的防务。到了1948年,解放军的力量愈加强大,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逐渐被蚕食,失去了野战能力,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里做防守。
直到1948年底,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遭到毁灭新打击,热河被解放。石觉慌忙撤退到华北,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出任第九兵团司令长官,暂时接受傅作义指挥。当时的傅作义保有超过40万大军,可谓是兵强马壮。
石觉本以为能借助他的威势击退解放军,反攻东北,却没想到仅仅两个月的功夫,傅作义的部队便被消灭了一大半,多轮、张家口、天津等重镇接连丢失,仅剩北平一座孤城还控制在国民党军手中。
傅作义退无可退,开始尝试与解放军和谈。石觉认为自己当年与共产党人结怨太深,一旦放下武器必然会被清算,而且他又实在放不下与蒋介石的“师生请”和所谓的“忠心”,于是极力反对和谈。
当傅作义最终决定起义的时候,石觉痛哭流涕,大喊着要返回南京见蒋介石。傅作义也没有难为石觉,默许他乘飞机离开。
虽然石觉最后成功回到了国民政府,但他的部队已经全部投降,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权势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无奈之下,他只好又去找自己的老上司汤恩伯,这才混了个京沪杭警备副司令之职。1949年,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一举攻克南京,趁势挥师上海。石觉手下的残兵败将根本抵挡不住解放军锐利的攻势,一路溃退至舟山群岛。
1949年底,解放军进攻舟山群岛,石觉无力防御,急忙逃往台湾避难。蒋介石被石觉这番“忠诚”感动,开始将他视为心腹,大加培养。先晋升为台湾北部防区司令,再被提拔为第2军团司令长官,1957年更是被授予二级上将之衔,可谓是位极人臣。
后来,石觉因年事已高,退出军队序列,开始悠闲养老,最终于1986年去世,终年78岁。
石觉本是一个有志青年,心怀匡扶天下的抱负,后来却被功利蒙蔽了心智,逐渐走上了邪门歪道,堕落为反动分子,残害了无数进步人士。解放战争时,他本有机会弃暗投明,与人民站在一起,成为推动新中国建立的功臣,却因心中的愚昧思想,放弃了留名汗青的大好机遇,困守在一座孤岛上,最终客死异乡,颇有些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