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里的一句名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这也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里的一句名句。这些流传至今、风骨凛然的佳句,也算是对父亲的 一种告慰吧。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青年时因文章健迈受到大文豪苏轼的赏识。绍圣二年(1095年),呕心撰成他的传世名文《洛阳名园记》。记载北宋朝廷达官贵人日益腐化,到处在洛阳营造园圃台谢供自己享乐,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思。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三大牡丹名园,居于第二位的是李氏仁丰园。仁丰园位于洛河南岸的睦仁坊,现今的洛河南岸安乐镇白碛村北。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于睦仁坊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皇家寺院----甘露院。仁丰园位于甘露院之东。苏辙在《洛阳李氏园池诗记》中指出,李氏仁丰园是花木品种最齐全的一座大花园。
李氏仁丰园是北宋开国功臣李继勋家族的私家园林。李继勋(916年-977年),祖籍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宋名将、从其祖父起,李氏迁居洛阳。李继勋少年时与洛阳夹马营的北宋赵匡胤成为布衣之交。显德元年(公元953年)七月二十日,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十人一起成立义社,歃血为盟,以李继勋为首结为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是十兄弟成为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建北宋的基本力量。
李继勋在剿灭北汉、统一北方的四次大战中屡建功勋。李继勋任安国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时。对仁丰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宅院建成后,宋太祖赵匡胤取《国语》中的“畜义丰功谓之仁”的典故,赐名“仁丰园”。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黄袍加身”,于是就杯酒释兵权。李继勋释兵权后归居洛阳仁丰园。李继勋的子孙皆为名将,对仁丰园进行整修,使仁丰园誉满天下。
宋时花艺发达,每年仲春十五日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花朝节的万人空巷。”不论男女老少,皆沉浸在花海中。宋时洛阳的花卉品种都经过花匠们的辛勤培育,新品种不断出现。园主们的嫁接技术也很高,要以“批红判白,与造化争妙”。宋代擦花盛行,擦花要求种花很普遍。擦花着眼于阐释擦花者的心请和心请。他们对花的选择也很讲究。松树,柏树,李子和竹子等花卉最受欢迎。完美的擦花工作需要良好的构图。在构图中,有些人注重"优雅";还有一些人注意"稀疏",这种稀疏通常在花朵中表达。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提到了这件事,“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擦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仁丰园内建“四并”、“迎翠”、“濯缨”、“观德”、“超然”五亭,作为四季赏花的坐息场所。牡丹与芍要有百余种,桃、李、梅、杏、莲、菊也各有数十种之多,再加上从山南海北移植过来的奇花异卉如紫兰、茉莉、山茶、琼花等,有千余种。这千余种花卉,在李氏仁丰园内均可找到。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时,仁丰园的主人是李继勋的孙子李侯。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将军,仍引水植竹,广种花卉,“求山谷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