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这么一个近乎完全偷明的儿子,其背后却牵扯出一桩重大的谜案,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是否就是杀害皇子朱楠的幕后凶手?这一切都要从二十六皇子朱楠的死来开始说起。
至于在《明太祖实录》相关的记载则更加少了,甚至连朱楠什么时候去世的也没有半丁点的记载。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极其重视亲请的人,这一点上从他在《皇明祖训》里对藩王所做出的优待和特权就可以轻易看出。那既然如此,在《明太祖实录》这样一本煌煌巨著为什么连皇子朱楠是什么时候去世的,都不肯记载呢?这显然让人感到有点奇怪。
除非,皇子朱楠的死并没有那么简单,以至于导致修撰《明太祖实录》的史官曲笔讳言。要想了解其中的真相,我们明显不能只从《明史》或《明太祖实录》这样的正史去找了,需要去参考一定的野史。
比如明代著名的文史专家王世贞写过一本野史著作叫做《弇山堂别集》,这本书是王世贞为了揭发“正史”的讳笔,恢复历史事实而特别著作的,所以该书在野史中还是很具有参考新的。
在《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八·诏令杂考四》中,我们找到了这么一句话:
“至于二十五弟,死则焚其躯、拾其骨沈于江。”
这一段内容是王世贞,引用明成祖朱棣声讨建文帝逆行的诏令中,摘录而来的。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皇子朱楠并不是在洪武年间早夭,而是在被建文帝朱允炆大行削藩政策,而给残忍弄死的。
这时候的朱楠按照年龄来讲,应该有七八岁之多,可依旧被朱允炆当做是潜在威胁给焚尸抛江了,朱棣以此来佐证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有多么的逆行,同时也宣扬了自己的靖难之役,就是被迫而发起的。连一个七八岁的朱楠都能够遭此毒手,更何况其他已经成年的藩王呢?
可能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朱楠不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六子吗?朱棣怎么会称呼其为二十五弟呢?这主要是由于朱元璋的第九子赵王朱杞在洪武三年的时候便早夭了,所以朱棣口中的二十五弟,自然指的就是二十六子朱楠。
王世贞所收录的这一段话,其真实新虽然历来有所争议,但却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中有关于皇子朱楠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