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国有数不清的优秀帝王,但是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只有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不仅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当时统领的蒙古更是令无数人谈之SE变的强大帝国。
在成吉思汗统治期间,他将欧亚大陆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收入了中国的囊中,进行统一管理,那时候是中国地域最辽阔的时候。
而且,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消灭西夏巩固王朝的道路上,哪怕是在他临终前他都要留下三条遗嘱,指示自己的后代如何完成自己的遗愿。
所以,成吉思汗是当时人们心里的“神”,他的伟大经神影响着无数人,也让无数死士誓死追随。
他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哪怕是近1000年后的今天,成吉思汗也有忠实的守陵人。
01成吉思汗的陵墓与守陵人
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继位的时候,他设置了千户制、建立了护卫军,还颁布了世界上第一套成文法典《成吉思汗法典》,他文治武功,后来就一直在征战的路上了。
西征之旅一拉开就是整整七年的时间,成吉思汗64岁的时候身体并不是很好,经常抱病,但他还是坚持远征西夏,发誓要消灭他们,后来在一次狩猎的途中他不幸受伤,身体吃不消的他还想坚持出兵,直到他在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去世。
虽然在成吉思汗弥留之际西夏已经投降,但他还是给子孙留下了歼灭西夏的方略。在他死后,他的幼子托雷开始在部队里挑选英武的将军为他守陵,这些人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他们为蒙古效忠了一生。
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都是一个谜,对于陵墓的地点世界有很多种争议,但是他守陵人的故事却无人不晓,他们就是至今为止还坚守在蒙古大草原上的达尔扈特民族。
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叫孛斡儿出的将领,他奉托雷的命令带领手下的一千人给成吉思汗祭祀,并开始守灵。
他们也就是第一批为成吉思汗守灵的人,在成吉思汗下葬以后,他们才开始在陵墓旁边蹲守。
但是,彼时天下未定,成吉思汗的后人为了继承他的遗志不得不连年四处征战,所以祭祀成吉思汗的时候用的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传统祭祀方式。
直到托雷的第四个儿子忽必烈创立了元朝,统一了天下,他钦定了“太庙八室四季祭祀制度”,把祭祀大典列为国事的活动后,成吉思汗的祭奠方式和祭奠场面才有了重大变化。
忽必烈还规范了祭祀用的祭文、祭词等,还明确了太师、太保、宰相、洪晋等,规范化了祭祀的所有人员,并把这些人统一称为“亚门特”,他们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祭祀奏乐、筹划等工作。
至于后来成吉思汗的守陵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达尔扈特,汉语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意思。
一开始,达尔扈特的队伍只有托雷最初挑选的一千人,后面已经逐渐发展成两千人的规模,鼎盛时期更是达到了六千人,直到今天为止他们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并且世代相传,由此可见这些将领的赤胆忠心。
在今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镇,有一个叫鄂尔多斯成陵的陵地,这里,是世界公认的祭祀成吉思汗的地方,这些成吉思汗灵帐前的达尔扈特勇士们就从未间断的世代守护在他灵帐前。
这个灵帐里装着一缕成吉思汗刚过世时被放在他嘴上的一缕绒MAO,还有他的一些其他遗物。
相传,成吉思汗死时他的儿子从白骆驼的额头上取下一缕绒MAO放在他嘴上,意在吸收他最后一口气,留住他的灵魂,然后再把尸体处理掉,而从此,这便成了人们供奉的灵帐。
为成吉思汗守陵的达尔扈特人世世代代都在为成吉思汗戴孝,但在他们的身上却看不见一丝白SE。
与传统祭奠死人不同的是,这也代表着成吉思汗有如神祇般的存在,他们也一直遵守着成吉思汗的遗训,永不担任任何官职、不需服徭役。
今天,他们终身戴孝却不着白衣也成了当地的风俗,在达尔扈特人一生的守陵生涯中,他们无形中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经神,他们的虔诚也无需任何人叮嘱。
每天每个人要做的事请就是打扫一下陵墓,虽然天长日久地重复看似简单枯燥,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行为就是在坚守自己的信仰,无论什么有或也不会动摇他们。
02达尔扈特人的传承
在第一代达尔扈特人诞生那天起,他们就视自己为“圣主的卫士”,每一代人都会谨遵先祖的遗训,将这份使命不断地继承下去,父辈老了以后他们就再传给下一代,这种对成吉思汗的信仰是引领他们向前的明灯。
达尔扈特人只要生了儿子,他们就会在自家门口竖两面叫“黑幕热”的天马旗表示祝福。
因为儿子是作为继承守护陵墓的重要人物,只要儿子出生他们就认为自己为守护成吉思汗多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准备完新生儿的迎接宴以后,他们还会向成吉思汗和苍天献祭,说一句:托圣主的福。
在男孩到了幼年的时候,他们的父辈会教他们吟诵祭文,学会《伊金颂》《苏勒定颂》和《窝奇特颂》等,并传授他们用于祭祀和管理各种仪式的方法,他们从小就被灌输各项思想和信念,帮助以后更加坚定地“工作”。
除了子女教育和“世袭”,达尔扈特有着自己独有的管理治下制度。
到了明朝的时候,达尔扈特部的最高首领被命名为济农,后一直沿用到清朝,到了光绪年间的时候济农的统治范围扩大,既负责统治伊克昭盟,又负责祭奠成吉思汗的陵寝。
济农下面又分为达尔古、大达玛勒和小达玛勒等官职,是由济农亲自在部族中挑选的有威望、有能力之人组成,平时统计部族的户口人丁、筹备祭祀工作和分配牛羊等事物都由他们统一管理,他们组织有序,毫不夸张地说,就像一个国家。
作为成吉思汗忠实的守陵人,达尔扈特人有时为了生存也会常常以祭奠成吉思汗的名义到大漠其他地区进行募捐,遇到达尔扈特的牧民通常都会尽量拿出自己的牛羊和金银以示对成吉思汗圣主的虔诚。
而这些募捐来的钱除了一小部分用于分配收入以外,其他的都会用于购置祭祀用的祭品,即使达尔扈特人表面看起来是神圣的、威严的,但其实他们从前生活得很窘迫,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祭祀上。
“那时候我不理解,爷爷为什么不让我上学,而是跟着他去学祭祀,甚至有时候拿着鞭子教我,他只是告诉我,不能把这些事请丢了。”
达尔扈特第三十六代传人、76岁的古日扎布老人回忆说,直到自己跟着爷爷学了三年以后,才领会到民族信仰的神圣。
“以前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各地讨吃的,国家给了工资以后大家的生活才越来越好。”
现在古日扎布老人的儿子是第三十七代传人,他说:“祭祀并不是某种M信,而是很神圣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来说,责任重大。”
因为达尔扈特守陵的任务传男不传女,所以他们部族孩子的选择也很多,现在生活节奏很高,外面世界的有或很大,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还是要给孩子灌输一种坚定的思想,告诉他们这是民族的忠诚和信仰,这是神圣的工作。
03 800年的圣灯从未熄灭,以后也不会
如今的成吉思汗祭奠早已入选了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尔扈特人800年来对成吉思汗的忠心和对民族信仰的坚守,正是让成吉思汗的祭祀活动数百年来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他们前后经历了元、明、清朝和中华民国,一直到现在,虽然世人对成吉思汗的陵墓具体地点有诸多猜测,甚至妄图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只要到了达尔扈特人这里,谣言便都会不攻自破。
早在十年前的时候,蒙古国和日本组成的一个联合考察队向世界宣称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寝。
但达尔扈特人守护的成吉思汗陵中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象征,并非实际安葬地,这种说法他们根本不信。
“外人是不知道的,我们守护的这个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不光因为它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还因为里面藏着很多秘密,这个是绝对不能告诉外人的。”
身为鄂尔多斯的副盟长、成吉思汗的第三十四代嫡孙,已经80多岁的奇忠义老人说,经常热衷于探寻成吉思汗陵墓的秘密是一件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无论任何人多么想找、找不找得到,都不会影响草原上的达尔扈特人,更不会影响祭祀。
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寓意“拥有四海八方”,作为草原上的男儿,他是最勇敢最神武的,作为统治者,他是最有智慧最英明的,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最出SE最睿智的,这样的英雄需要达尔扈特这样的民族用信仰去坚守。
罗曼罗兰曾说过,最可怕的事就是人没有坚定的信仰。
没有信仰的人或许不是大间大恶之人,但一定是痛苦、虚空之人,人生也一定不是完整的。
每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都需要肩负不同的使命,达尔扈特人的坚守可以超越所有时代,屹立不倒,因为成吉思汗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蒙古的人民就算感冒咳嗽了一下,都要在咳嗽完说一声:“圣主保佑。”
达尔扈特人的存在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任何一个国家再不可能找出第二个像达尔扈特人一样的民族。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毕生的心血去守护着鄂尔多斯草原上成吉思汗陵的庄严,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经神延续着成吉思汗的英灵,在今天想要克服外面世界的一切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但我们民族的脊梁,就是如此挺立的。
参考信源
成吉思汗----百度百科
CCTV网国家地理《成吉思汗圣灯,780年从未熄灭》
内蒙古新闻网《英灵在草原永存---成吉思汗陵800年的世代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