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因撰写《红楼梦》名留青史,曹家曾经拥有的辉煌气派,转眼间化为过往云烟,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说是曹家在九子夺嫡中站错队,其实并不是,雍正皇帝的另一面不该被忽略。
曹雪芹家族能够崛起,主要是踩中两个重要时间点,一个是顺治八年,另一个是顺治十一年。
在顺治八年,摄政王多尔衮意外去世,隐忍多年的顺治皇帝长舒一口气,随后将多尔衮生前掌控的正白旗收回到自己手中,此事对顺治来说是加强皇权的事,对于曹家同样是好事。
曹家本来是王府的包衣奴才,这下幸运地成为皇帝的奴才,虽然都是奴才,但地位是不一样的,在皇帝身边当差,机会总是要多一些。
这是曹家意外获得的逆天改命的机会,在这个阶段,曹家当家人名叫曹玺。
三年之后,也就是顺治十一年,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康熙皇帝出生了,他的降生再次给曹家的命运带来转机,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按照清朝祖制,后宫妃嫔生下皇子和公主,都要从内务府包衣奴才中选择乃妈和保姆,内务府包衣指的就是皇帝控制的三旗,而曹家正是其中之一。
更加幸运的是,曹玺的妻子孙氏被选中成为康熙的保姆,后来康熙意外成为大清皇帝,曹家凭借着康熙的关系,家中男丁都被安排职务,家世逐渐显赫起来。
曹玺原本是在内务府担任官职,康熙二年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肥差。
江宁织造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为皇宫提供丝织品的部门,这个部门虽然归属内务府管理,但实际上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江宁织造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被称为皇商,皇室采购江南丝织品均由它负责,可以说控制着江南的丝绸行业。
从曹家崛起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最主要原因是成功依附在皇帝身上,只要有康熙的支持,飞黄腾达自然不在话下。
曹玺是曹家创下祖宗家业的第一代,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曹玺具有很多优质的特点,忠厚老实、勤奋办事,康熙对曹玺的信任度非常高,时不时地就要赏赐,先是赏赐蟒袍,然后授予一品尚书,后来又亲自写了“敬慎”的匾额送给曹玺。
正是康熙的这些赏赐,让朝中百官看到曹家的能量,前来奉承巴结的人逐渐增多,这也是曹家声名显赫的重要表现。
一旦有钱有势之后,不管曾经是多么破败不堪,拐弯抹角的亲戚都会显得格外热乎,其中缘由心知肚明。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因为常年草劳,累倒在工位上,再也没能醒过来。康熙在下江南经过江宁时,专门去慰问曹玺的家人,还派出钦差大臣去祭奠曹玺。
曹寅是曹玺的儿子,在父亲创下家业的基础上,这位富二代起点就比平常人要高很多,从十七岁开始就在康熙身边当侍卫。
曹玺死后,康熙就将曹寅任命为苏州织造,随后又调任江宁织造,等于是让曹寅接了父亲的班。从此之后,曹家在江宁织造的职位上连续干了四十年的时间。
既然曹家占据着肥差,为什么会出现巨大的经济亏空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官场也是名利场。曹家虽然有康熙的圣宠眷顾,但是朝中权势人物的走动还是不能少的,尤其是皇室宗亲更需要维系,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黄金白银。
曹家是负责宫廷丝织品的采购,正常请况下,所有送到宫中的丝织品都由内务府支付货款,但是实际请况并非如此,江南丝织品深得贵族喜爱,每年宫廷分发的数量有限,就有达官贵人索要更多的丝织品,曹家还不能按照市场价收取货款,只能以“孝敬”的名义无偿赠送。
二是康熙南巡花费巨大。有人说康熙巡游江南的费用不是中央财政统一拨款吗?实际上并不是,国家财政只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财政支出都是由地方负责的。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居住在曹寅府中,对于曹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自然要尽心尽力办好,让康熙皇帝满意。营建行宫以及配套建筑,打造经致的花园,康熙日常起居使用到的物品都是经心准备的,这些都要花费不少金银。
康熙诏令巡游江南时不准惊扰百姓,不能因此而征收百姓额外税赋,表面上看这是对百姓的保护,其实这些钱已经通过非农业税的方式摊派在百姓头上,只是更加隐蔽而已。
曹家承担了康熙南巡的大部分开销,虽然曹家占据着人人眼红的肥差,但是经过几次游玩江南后出现巨大亏空,江宁织造带来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巨额花销。
有官员弹劾曹家亏空300万两白银,康熙对此心知肚明,因此通过皇权将此事压下来,并没有治罪曹家,而是召见曹寅让他尽快补上亏空,康熙将盐政的差事也交给曹寅和李煦,李煦是曹寅的大舅哥,两人都深得康熙信任。
盐政是朝廷的另一个钱袋子,每年大概可以帮助曹家偿还将近六十万两白银的亏空,即使如此,曹家仍然没有彻底将亏空补上。
三是曹家承担额外的任务。除了康熙巡游江南之外,曹家还要完成康熙交代的其他任务,比如康熙要修缮明孝陵,曹家要承担这项工程的费用;后来康熙要在苏州建造普济禅寺,这笔费用同样由曹家来承担。
类似这种皇帝旨意的事请还有很多,曹家作为康熙信任的名门望族,自然要将皇帝的意思办好,而其中必定要花费金钱。就这样,曹家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却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在康熙在位时期,曹家的亏空还有皇帝捂着,到了雍正时期,曹家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康熙晚年,清朝的财政状况已经出现巨大的危机,朝廷垄断资源行业,变相剥削压榨百姓,官僚体系不断膨胀,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官员腐败贪污问题严重普遍,导致国库空虚、矛盾机化。
雍正登基后立即着手改变这一现状,最主要的表现是整顿吏治,因为整顿吏治是缓和矛盾减小最快的方式,查出来各级亏空现象严重,雍正没有心慈手软,而是铁腕严查治理。
面对曹家的亏空,雍正的处理方式算是比较温和的,他给了曹家三年时间补上亏空,但是曹頫能力有限,根本无法完成。
雍正六年,曹頫被革职抄家,曾经红极一时的曹家就此落幕。
从雍正处理曹家来看,并不是因为曹家在九子夺嫡中站错队,而是单纯因为经济亏空的缘故。
如果雍正是以处理政敌的角度出发,绝对不会是单纯的抄家这么简单,只是因为经济问题,所以雍正只是抄家没有惩罚人,并且将曹家全部迁居到京城居住,虽然条件一落千丈,但至少保证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