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
北
往
事
大战齐眉山
赵汗青·刘欣华
前文提到过的在蒋圩乡境内发生的“靖难之役”中“大战齐眉山”故事,这是《明史》《宿州志》《灵璧志》上的正史。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七月,终于建文四年六月,前后历时三年多,前两年半,战场集中在北平周边及大运河沿线。燕军并非没有仁义之师,朱棣起兵反叛,更被朝廷唾骂为“燕贼”,曾有过对沧州等地抗议者的报复。在华北平原,燕军与建文官军反复厮杀,双方互有胜负,刚刚恢复元气的华北和塞外地区,又遭受了巨大的物质和人口损失。明朝在靖难之后,不但失去了向塞外运送物资和组织移民的力量,而且也迫切需要将洪武年间迁往塞外的人口重新回流,以弥补战争造成的损失。
现代学者馨河先生词曰:
“永乐起兵靖难,建文靠水对垒。叔侄爷俩谁杀谁?朱棣抢了帝位,叔父当了皇上,侄儿烟灭灰飞。请来洪武论是非,爷俩均属匪类。”
——调寄西江月
其实,明成祖朱棣,是明朝与太祖一样的另一位建立开国新历史功勋的皇帝。朱棣出生于1368年,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娘娘还是高丽女子碽妃,这个问题我们不管。但朱棣机智多谋,勇敢果断,能以诚待下,因而受部属拥戴,太祖在时即有功绩,且为太祖喜爱,被封为燕王。他虽然亲手给明朝造成了一场战争灾难,但也是他使明朝重新走向稳定与发展。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诗中的意思是歌颂燕王朱棣的: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建文四年,这一年的四月春天是雨季,也是燕王朱棣的美丽花季。看,路旁飘着白SE蒲公英,溪边吐着柳枝,山坡上盛开着粉红的片片桃花、田地上不知名的小黄花……她们用特殊的花语诉说着隐藏的秘密。阳光、雨水和空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埋下种子,在春天里竟发……
朱棣来到了娄子镇,将帅府设在窑山,然后和军师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坐下来,品茶论战回忆起兵缘由。
……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为给孙子朱充炆坐稳皇位,首先要消弱四子朱棣的势力。特将朱棣封为燕王,到北方贫困地区(今北京)驻守,还不配给军队。
朱棣离开应天,过了长江,来到凤阳拜了袓陵后开始出发。燕王朱棣率兵渡过淮河,来到了垓下城南,心想:此行北去,无兵无卒,父皇这是要我自生自灭啊。随军军师道衍和尚建议道:“燕王,从这一带招摹些士兵带上。”
朱棣觉得这意见很好,便在垓下招兵买马。垓下是个古战场,方圆百里,包括今天的埇桥区、灵璧县、泗县、五河、固镇一带,不然,当年楚汉争雄时80万兵马在这里血拼,小小的场地也无法安营扎寨施展车马刀抢。道衍和尚又建议道:“这垓下寿圣寺名扬黄淮,何不下马一览?”燕王朱棣在军师道衍和尚陪同下,来到寿圣寺大雄宝殿,朝着佛祖三拜九叩起来;他们是在求佛祖能保佑完成心愿。良久,才站了起来。
说起这个道衍和尚,可是大有来头的,此事要从朱元璋说起。
为了给诸位藩王讲经荐福,朱元璋从民间选拔了十名僧人。对于这些本心并不清静的僧人而言,选择跟随那位王爷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请,在藩王们到来前,僧人们纷纷议论,哪个更有钱,哪个更有权,哪里地方好水土佳。
只有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岿然不动,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比谁都机动,因为他等待这个时机,等待那个人已经很久了。
不一会藩王们进来了,原先吵杂的僧人们立刻安静下来,他们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来了。道衍用眼睛的余光看见了自己等待的人,他终于来了!
朱棣带着招牌似的微笑一路走来,他并没有注意道衍,就在他行将经过的时候,这个沉默的和尚突然开口了:“燕王殿下,贫僧愿意跟随您。”
朱棣愣住了,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自荐的和尚,微微一笑,问出了一句似乎很有必要的话:“为何?”
“贫僧有大礼相送。”
这下朱棣真的感兴趣了,自己贵为藩王,要什么有什么,这个穷和尚还能送什么礼给自己?
“哦,何礼?”
到关键时刻了,不能再犹豫了,这个礼物一定能够打动他!
“燕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燕王!”
朱棣闻听此言,勃然变SE,他虽然读书有限,但王上加白是什么字他还是清楚的,他快步走到道衍面前,用低严的声音怒斥道:
“你到底是什么人,不要命了么?!”
此时的道衍却是笑而不言,似乎没有听到这句话,闭目打起坐来。
这个有或太大了,道衍想他一定会来找我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跟我来吧。
从此,道衍和尚跟着燕王朱棣,成就了大明永乐皇帝朱棣。
朱允炆登基后,大举削藩、诸王焦急时,朱棣也深感自身危险,道衍建议他先装疯以图存,进而“靖难”以谋篡。1399年6月,朱棣进一步装疯:在大街上狂奔乱叫,夺过别人的酒往自己嘴里倒,抢别人的饭菜吃,或者睡倒在地上从早到晚不起来, 即使在家中,他也只能拄着拐杖走路。后来他被人告发是装疯,朝廷已密令予以捕杀,他才不得已公开起兵反抗。
朱棣援引太祖所遗《祖训》:“朝无正臣,内有间逆,必举兵讨伐,以清君侧之恶”;并进一步指认当时兵部尚书齐泰、侍读太常卿黄子澄为间臣,阐明自己武装举事只是为了除间臣、清君侧,以求“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他还声称自己完全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是“靖难”。于是,“靖难之役”便迅速展开,机烈而曲折地进行着。起兵初,朱棣旗开得胜。
他先有杀内、外官军将领,除去近忧,接着举兵四出,次第攻占北平四周重要城池,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后乘势挥军冲杀,攻占德州,随即又追围济南。6月,燕军骑兵向沛县发起突袭,尽毁官军粮草淄重。
“靖难之役”后期,朱棣改变军事战略,避实就虚,击其要害,于是一路上节节胜利,很快取得最后成功。他是怎么成功的呢?原来,正当朱棣考虑另辟新径时,京城里有个被罢黜官员前来投靠,他告诉朱棣:京城空虚,可以轻取之。根据这个请报,朱棣决定不再寻找官军主力决战,而是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直接向京城应天进军。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督师南下,竟轻取衡水,又接连攻破东阿、汶上、东平、单县和沛县,并越过徐州而至娄子镇。
经过近四年鏖战,建文四年(1402年)4月14日,朱棣大军兵临灵璧县娄子镇。建文帝闻报后命徐祖辉率领一支平燕大军,赶到灵璧娄子镇,和屯师于灵璧的总兵何福与都督平安的兵马会合,决定坚守阵地,伺机出击,就地消灭燕军。于是,一场在历史上称之“大战齐眉山”靖难决战,在灵璧娄子镇展开。
娄子镇(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四周有圩墙高丈余,壕沟宽丈余,水深八尺。圩东西两首有石筑二层圩门护圩,易守难攻。燕王首战娄子镇,即摆开决战架势,命令军士只准前进,不准后退,于是“燕军附蚁而上”,经过三天三夜机战,燕军虽然强行拿下娄子镇,但伤亡惨重,燕将陈文在混乱中战死。
娄子镇失守后,平燕军在距娄子镇东南5公里的齐眉山安营扎寨,凭借齐眉山处于曹山、龙山、和虎山环抱之中的天然防御工事,设下埋伏,有敌深入。燕王不知有诈,再战齐眉山。开始时仍采取强攻战术,不料被平燕军何福率军断其后路,使燕王处于平安和何福的夹击当中,险些丢掉新命。
燕王败下阵来后,一面作出兵败北归的架势,一面散布“靖难兵败回归”的谎言。建文帝闻报不知有诈,认为:“燕兵北矣,京师不可无兵,乃召徐祖辉还京”。徐祖辉领兵还京,只剩下何福和平安军,哪里是燕王的对手。于是燕王拨马而回,一举踏平了齐眉山。后来,这里便留下了“三打娄子镇、大战齐眉山、血染虹桥”的故事。
当然,“靖难之役”最后一场大战即齐眉山一战,如果没有朱允炆的旨意:“不准杀死叔父”,建文皇帝也许不会只坐四年龙椅就“不知所终”了。朱棣独得天下,齐眉山一战是关键之战,此乃天定,谁也改变不了。
齐眉山之战胜利后,朱棣和道衍和尚走进垓下寿圣寺内,二人用过早斋以后,盘腿而坐,一边品茶,一边商讨着下一步该如何走。
道衍和尚说:“燕王,天下大势基本已定,朝廷里文臣太多,武将甚少,此时正是良机。我们要集优势兵力,渡淮过江攻破应天。这样,您就可以稳坐龙椅了!”
朱棣会心一笑回道:“军师功高劳苦,他日事成,你必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说:“燕王,成就您为一代帝王是我的使命,他日功成,还请燕王赐我回到寺里养老,也算是我功德圆满了。”
朱棣满眼泪花,一把抓住道衍和尚的手久久不放。他的确想不到,后来成就他为一代帝王的竟然是个和尚,当然,这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的大和尚。
5月末,朱棣率大军直渡淮河,大败官军,缴获官军所有战船,并迅速渡江。当时,江上风平浪静,燕军舳舻相衔,旌旗蔽空,战鼓震天,官军惊恐不已。燕军迅速登岸,奋勇冲杀,很快便全面控制京城,摧毁了朱允炆的政权。仅数日,朱棣便登基即帝位。经过艰难曲折的浴血奋战,朱棣终于如愿以偿。
后来,朱棣就帝位不久,道衍和尚果然又遁入空门。此是后话。
赵 汗 青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 欣 华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0
100
110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