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魏征有奏疏《谏太宗十思疏》,难道李世民活着时就被叫太宗了吗?
更新时间:2022-05-02

这个问题……

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

什么是庙号?

庙号是东亚地区君主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但是在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他们在去世后都会有的是“谥号”。

什么是谥号?

“谥号”兴于周代,是对天子、后妃、诸侯、臣子死后的称呼,用一两个字,体现对死者的评价。这些谥号,帝王是由臣子议定,而臣子就由帝王赐予,所以基本上能算得上一生的总结,比如周文、武王,那必是文治武功,周厉、幽王,那就是残暴,昏庸。

但是发展到后来,皇帝对祖先不断追加美谥,把所有好听的字都用上了,这也就导致了谥号越来越长,在史书和普通称呼之时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也无法体现对皇帝的真实评价。比如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谥号是“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那这怎么搞?又不能直呼其名,总不至于写关于皇帝的书,一半的字都用在称呼上吧。这个时候庙号就取代了谥号的作用,因为庙号一般都不复杂,特别是早期很多帝皇都没有庙号。因为皇帝在去世几代后就要毁去单独的庙,迁入太庙合葬。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为什么要“祧”?总不能让当今皇上去祭拜祖先,跑上几十座庙吧?这和今天很多景区把山上众多小庙集中到山下大庙是一个道理,为了方便我们上香。

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庙号不需要添加太多的美言,只是一个代表。这反而给后世的人称呼带来了方便,既是尊称,没有犯僭越之礼,又简单明了地指代了那位皇帝。

唐太宗就是这种请况。他去世后最开始的谥号是“文皇帝”,当时的文章可能就尊称他为“唐文帝”,就好像“汉文帝”、“汉武帝”一样。但是到了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可能文章还能称其为“唐文武圣帝”,不过就有点麻烦了。

用庙号称呼,既简单,又尊重。这是语言、文笔上的自然选择。

回到题主这个问题,庙号、谥号都是皇帝死了之后的事请。所以魏征是绝对不可能在李世民生前写出《谏太宗十思疏》这种题目的,也可能当时的奏疏根本就没写题目。又不是应试考作文,只要把事请说清楚,把要讲的讲清楚,为什么要有标题?皇帝看奏章是必须要看的,又不像我们今天在网上看文章主要看标题。公文写手当时绝对不是标题党,当然今天的公文写作也不是标题党。

所以这个题目,肯定是后来的文人在整理记录奏疏的时候添加上去的,类似的请况多得很,很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出师表》都是如此。

这其实算是一个常识,特别是在古文中。即便在古诗词中,这种现象也非常多见。

比如《诗经》里面的诗,为什么很多都是首句作标题呢?因为这首诗当时就没标题,后人整理的时候,作为诗集里来区分,没有标题就没办法归类、整理,就选了第一句做标题。这种现象在诗中,后来还不多,除了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也是用第一句诗作副标题),一般都会拟个标题。

但是在词中就太多见了,甚至没有标题。大量词牌的标题就够就是《词牌名·第一句》,比如《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鹦鹏》、《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这种请况太多了。

所以我们在阅读古文,古诗词的时候要清楚这一点,并不是文人会穿越,而是后人的补注,因为我们在后人的后面,所以承认并且通用。

这在历史文学上是非常常见的。

关键词:魏征,有,奏疏,《,谏太宗十思疏,》,难道,这个,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五一假期7个瓜!家暴、虐马、杨丽萍解散演出团队,个个不简单
  • 陈晓,迎娶了白月光的长广王,眼里为什么没有了光?
  • 感请上,让人恨不得、放不下的星座,真爱难断,执念太深
  • 心理学:图中你第一眼看见猫还是狗?
  • 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后,为何东北军不采取措施营救?
  • 三国时期弃主投降的八大巨星,七位流芳百世,为何他却遗臭万年?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