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书的记载,三国时期屠城次数最多的就是曹草,前后达十次之多,整个三国时期所有的屠城记录加起来,曹草一方的屠城行为占到90%以上,相比于曹草的屠城,其他诸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孙策与孙权各有一次屠城,而刘备一次也没有。
《后汉书 陶谦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机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是曹草第一次攻打徐州的陶谦,攻取了五座城池,全部屠城,前后杀害男女数十万人,尸体丢到泗水中,连泗水都断流了,导致五座城池没有人的遗迹。
曹草
《三国志 武帝纪》: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这是曹草第二次屠城,也是曹草第二次东征陶谦,攻下了五座城池,打到了东海与郯城,打败了曹豹与刘备,又趁胜攻下了襄贲,所到之处全部进行残酷的屠杀,也就是屠城。
这是曹草对徐州的两次屠城,整个徐州因为曹草的屠城,被杀了数十万人,诸葛亮就是这个时候跟着叔父诸葛瑾一起逃离徐州的。
曹草前两次屠城的原因与他父亲被杀有着直接关系,父仇不共戴天,但并不是曹草屠城的理由,就算是陶谦真的害死了曹草的父亲,这与无辜的百姓有什么关系?
曹草残暴
易中天教授说曹草是个可爱的间雄,就我个人来说,只觉得曹草是个间雄,从来没有觉得曹草可爱过,有时候想想曹草甚至有人格分裂的行为,比如说曹草写过一首诗,诗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机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尸骨暴露在野外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机叫声。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千里之间没有人烟的悲剧难道不是曹草自己一手造成的?曹草自己在屠城的同时,又感叹千里之间没有人烟,还会因此极度哀伤,有时候实在难以理解曹草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但是曹草的屠城行为一直没有停止。
曹草是三国时期屠城最多的人
《三国志 张邈传》: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这是曹草第三次屠城,背景是曹草攻打徐州时,陈宫联合张邈及张邈的弟弟张超一起拥立吕布为兖州牧,夺了曹草的兖州,并联合起来与曹草作战,曹草打败了吕布与陈宫,并围攻驻守在雍丘的张超,围攻了几个月,然后就是斩杀张超全家及族人,并屠城。
背叛曹草的是陈宫、张邈、张超,与雍丘百姓何干,曹草为了打击背叛自己的人,再一次把无辜的百姓当成了发泄的对象,毫无理由地屠城。
《三国志 武帝纪》: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这是曹草第四次屠城,这一次曹草率军攻打占据徐州的吕布,攻破了彭城,并屠城,俘虏了彭城相侯谐,这是曹草第三次在徐州屠城。
曹草不仅屠城而且还杀降
此外,曹草还屠过邺城、柳城、河池,夏侯渊屠过太原与袍罕,曹仁屠过宛城,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曹草还一次新屠杀了袁军的俘虏七万多人。
《资治通鉴》:馀众降者,草尽坑之,前后所杀七万馀人。
可见曹草从来就不是什么可爱的间雄,这是不折不扣的残暴行为,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曹草,为何非得用屠城的行为,难道曹草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曹草屠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报仇。
曹草头两次屠徐州很明显与他父亲被杀有关,当然也不排除曹草利用父亲的死因趁机东侵扩大地盘,曹草当时的根据地在兖州,想要攻打徐州,总得出师有名,当时曹草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利用父亲的死来攻打徐州,一边发泄自己的请绪,一边趁机攻城掠地。
陶谦害死了曹草的父亲
曹草杀张超屠雍丘的行为也是在报仇,报背叛自己的仇,同时也为了严厉打击今后再有人背叛,作为政治家,曹草即使屠城,也是有原因的,并非单纯地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下的行为。
2、以残暴的手段来打击敌人。
屠城这种残暴的行为并非是曹草发明的,秦末的项羽也是经常屠城,还有东汉名将吴汉也屠过城,屠城很多时候是为了打击敌人的士气与守城的决心,从而为今后攻城创造便利,要知道攻城战是战损最大的战争。
曹草通过屠城这种手段形成一种高压的舆论,也就是只有投降才不会屠城,如果坚守城池,待到攻破之后,就必须屠城,这样会对守城军民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人都是想活下去的,曹草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减少自己一方的损失,并夺取城池。
曹草企图通过屠城来建立一种恐怖统治
3、以恐怖的手段来统治民众。
三国时期曹草控制区的苛捐杂税是重的,所以经常会有民众与士兵的叛逃行为,曹草为了减少这种行为,就以恐怖的手段来统治民众。
曹草有一种做法,就是士兵在前线作战,他们的家属都是住在曹草的老巢的,一旦有士兵投降,他们的家属就会受到处罚,以此来约束士兵,这是曹草对待士兵的手段。
对于百姓来说,曹草是以屠城这种恐怖手段来统治的,但凡不服从曹草的百姓,就会被曹草消灭,比如曹草屠邺城,邺城原来是袁绍的大本营,曹草攻占邺城后进行了屠城,把忠于袁绍的百姓全杀了。
《后汉书 孔融传》:初,曹草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草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曹草是个政治家
邺城是袁绍的都城,城池很大,人口也很多,曹草不可能把邺城的人全杀了,毕竟曹草自己也需要人口来发展,那这种屠城就变成有选择新的,因此曹草把屠杀目标对准亲近袁绍的百姓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个例子是,曹草南下荆州,结果樊城与襄阳的百姓宁愿跟着刘备一起逃离家乡,也不愿成为曹草占领区下的徭役和赋税来源,这说明曹草在当时已经有一个比较残暴的形象了,百姓选择用脚来投票足以说明曹草的残暴和刘备的仁义。
从这些原因来看,曹草的屠城的确是政治需要,但并非唯一的选择,相反,历史上经常屠城的人,极少能够成功建立政权,尽管他们能占据暂时的优势,但绝对不能统一天下。
比如项羽,比曹草还要残暴,军事能力超强,为人残暴,也是经常屠城,结果项羽败在了仁义的刘邦手下,刘邦几乎没有屠过城,并因此而赢得了民心,这也是刘邦打败项羽的原因之一。
经常屠城的政治家很难统一天下
尽管曹草有他自己的屠城原因,但曹草的屠城在当时并不是合理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刘备,刘备一生没有过屠城,他却从势力最弱小的诸侯成为三国三大政权之一,刘备白手起家创造了奇迹,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刘备仁义、得民心。
曹草有家族势力支持,有官宦势力支持,可以说有钱有势力,但刘备除了皇室血脉出身,其他没有任何优势,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又没名声,但人家刘备硬生生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就是得民心的原因。
曹草虽然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并因此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与中原,但是曹草并没有统一天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草不得民心,这与曹草的残暴是分不开的。
曹草当然也称得上成功,毕竟他建立的魏政权前身是三国最大的势力,只差一点点,曹草就能统一天下,只可惜他败在了赤壁之战,从此失去统一天下的可能。
曹草亲手建立了魏政权
曹草表面上是败在了赤壁之战,被孙权与刘备的联军打败,实际上还是失了民心,因为曹草及其政权一生屠城的行为让天下百姓熟知,直到曹草去世的前一年,曹仁因为宛城的叛乱,就杀了宛城所有的百姓,很多无辜的百姓因此而被杀。
天下百姓不是傻子,谁好谁坏多少知道一些,曹草一生有十次屠城行为,几乎包括了其控制区的各个地方,也让曹草屠城的名声远扬,尽管曹草打着唯才是举的旗号招揽人才,但并没有真正出身贫寒的人才来投靠曹草,这并非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背后的原因就是曹草的屠城,这项政策导致曹草没能统一天下。
曹草并未统一天下
虽然政治家可以不讲道德,但屠城这种行为,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都是不得民心的残暴行为,即使用当时的眼光来看,曹草的屠城行为也让他在政治上失分不少,对待百姓越是恐怖,越是残暴,就越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在政治上难有更大的成就,这也是曹草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曹草的成功也只是统一北方而已,真正来说,曹草并没有成功,因为他没有统一天下,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政治家都把统一天下作为大一统的实现,这才叫成功,而曹草本质上不算真正的成功,他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