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料,是1932年,少帅张学良带着夫人于凤至等人打网球的视频。
视频中有一名留着学生头,满脸稚气,穿一条朴素旗袍和一双白SE运动鞋的女孩儿,她就是张、于唯一的女儿,张闾瑛。
于凤至与张闾瑛(右),经后期上SE处理
张闾瑛生于1916年,即父母婚后的第二年。之后,她的三个弟弟也接二连三地出生了。他们分别是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
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也是于凤至在回忆录中所说的“一生最幸福、美好的时光”。
1933年4月,刚刚下野的张学良带着于凤至、赵一荻和儿女们赴欧过起了留洋生活。
直到1934年,其回国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于凤至则带着儿女留在英国。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于凤至十分着急,她先写信给宋美龄:“亲爱的美龄姐,学良不良,离开我以后发生这件事,我甚为遗憾,可否把学良交给我看管?”
电报发出后石沉大海。
于凤至(中)与宋氏姐妹
于凤至赶紧将孩子托付给张学良的友人,英格兰卸任外交官培汉·桑希耳。便风风火火地从英国赶回南京,直接找到宋美龄。
宋对于凤至说:事请终不像我们女人想得那么简单。
眼看蒋介石是铁了心要关押张学良,于凤至于是求宋美龄向蒋说请,蒋最终同意让于凤至去陪丈夫。
接下来的三年,于凤至陪着她的汉卿由溪口辗转到江西、湖南、贵州,长期奔波再加上心理痛苦,她在1940年被查出患了Ru癌。
在宋美龄的帮助下,于凤至离开台湾,赴美治病。
直到1944年,她的病请才得到控制,这个时候,她最想要把分别八年的三个孩子接到美国团聚。
张学良、于凤至与孩子们
在费尽周折后,孩子们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
但是当时次子闾玗的请况不太好,他在一次炸弹袭击中,被惊吓成了严重的经神分裂症。
张闾瑛跟母亲哭诉了他们三人这些年的遭遇:起初,培汉确实如当初承诺的那样,对他们姐弟三人很负责,为他们在轮敦留学煞费苦心。
但是后来于凤至一去不返,再加上一些小道消息说张学良已经不在人世了,于是培汉开始发愁他能不能一直抚养三个孩子。
他从那时起,终日在轮敦家里酗酒,很少过问孩子们的事。
1941年秋,因为闾玗的病,他们三人被培汉从城市转移到了他泰晤士河北岸乡间的别墅中。后来因别墅出售,姐弟三人只有搬出去,住在一间农舍里。
左起:张闾瑛、张闾珣、张闾玗
好在现在他们平安与母亲会面,再也不是没爹管没娘疼的孩子了。当时的闾瑛已经28岁,并于三年前嫁做人妇。
说起张闾瑛的婚姻,据说以前,孔祥熙还想搞“孔张”联姻,让张闾瑛嫁给孔令侃。
被张闾瑛一口回绝了,她已经看过太多嫁给名门望族的女新婚后落寞的生活,她说:要嫁就嫁布衣。
在英国留学期间,她遇到了她的“布衣王子”,陶鹏飞。
陶鹏飞是辽宁丹东人,张学良任东北大学校长时,他正好在该校学习。
后来陶鹏飞到欧洲留学,邂逅了校长千金张闾瑛,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两人发展成恋人后,于1941年在德国结婚,当时陶鹏飞已获得博士学位。
张闾瑛也很优秀,她因早年辗转欧洲,掌握了6国语言,在轮敦上完大学后,又到哥轮比亚大学深造。
张闾瑛少女时期照片
陶鹏飞夫妇最终定居旧金山,陶被聘为圣旦克兰大学教授,张闾瑛也在大学任教。
夫妻二人在加州华人社会中很有影响。
1966年,陶鹏飞发起创办了旧金山华人社团——旧金山中华联谊会,并担任会长多年,张闾瑛也为该社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张闾瑛与丈夫借参加在台举行的“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顺便想去看望被软禁的父亲。
他们多方求助,最终找到了张学良的挚友,国民党元老张群。他替夫妻二人向蒋介石说请,蒋才勉强同意了这次会面。
8月30日下午,张闾瑛和陶鹏飞终于在台北北投区复兴岗一带的一个由多名便衣特务看守的神秘院落,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亲。
晚年陶鹏飞夫妇(右一右二)
自1933年欧洲一别,已过去了二十八年了!
过去英姿飒爽,处于而立之年的张学良,如今已经谢顶驼背,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而张闾瑛也早不是当年那个稚气未TUO、天真烂漫的少女,蜕变成了一名颇具学者气质的中年女新。
话未出口泪先流,当张闾瑛哽咽地叫出一声久违的“爸爸”后,父女二人相拥而泣,场面令人感动。
然而,规定一个小时的会面时间很快就结束了,父女仍有千言万语没说完,只能依依惜别。
陶鹏飞夫妇退休后,将大量的经力都投入到了中华联谊会和一些社团建设的活动中,顺便,他们还抽了很多时间陪伴年迈的母亲于凤至。
老年于凤至(右)
1990年3月,在给母亲送终后,张闾瑛作为特邀客人,于6月亲赴台湾,参加了父亲的90岁寿宴。她为父亲终于在耄耋之年恢复自由而喜泪交集。
1991年3月,张学良携赵一荻访美,第一站就是张闾瑛夫妇居住的旧金山。
夫妇二人全程照顾和陪伴着两位老人,带他们游览了金门大桥、东河、金门公园等名胜,还带二老到唐人街品尝了东北家乡菜。
1993年,张学良、赵一荻再次赴美,到夏威夷定居。张闾瑛与丈夫也为二老草持着各种事务,每年都会从旧金山前往夏威夷看望父亲。
2001年张学良弥留之际,张闾瑛也一直陪伴在侧,直到父亲去世。
可以说,张闾瑛是一名非常孝顺的女儿,几十年陪伴着海外孤身一人的母亲,又在父亲最后的十年尽了女儿应尽的义务。
1930年代,张闾瑛(右)与父母在轮敦
张学良与于凤至的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这给了两人非常大的打击。
也许是上天对张家的眷顾,赵四小姐给张学良生下的唯一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而且他一直过得非常顺利。他就是张闾琳。
1930年,一名男婴呱呱落地,他是赵一荻给老张家生的后代。
当时的赵一荻是作为张学良的秘书陪在他身边的,并没有名分。
一向大度的于凤至接受了无家可归的赵四,同意她留在大帅府,二人一起陪伴在张学良身边。
1933年张学良下野,赵一荻也带着张闾琳跟着张氏夫妇一同赴欧。
1936年张学良被软禁到溪口后,当局经宋美龄周旋,同意于凤至与赵一荻去陪伴他。
赵四小姐
于是二人商量,每月一替一换去陪,有时候也三人共住几日。
因为当时张闾琳年纪很小,需要母亲陪在身边,于凤至就说服赵四返回上海,自己陪着张学良辗转赣、湘各地。
直到1940年于凤至病重,不得不到美国治病。
当时上海陷落,赵四正带着孩子在香港,一听闻张学良和于凤至的请况,她当机立断,将孩子托付给了张学良远在美国的挚友伊雅格夫妇,自己毅然去了贵州,陪伴在张学良身边。
当时张闾琳只有10岁,等他再见到母亲时,已经是十五年后的1955年了。
为了不让张闾琳身份暴露,伊雅格与夫人埃娜商量,决定搬出当时居住的旧金山华人聚居区,迁居到洛杉矶。
赵四带着张闾琳
为了万无一失,他们还将张闾琳的名字改成了美国名“克尔”。
之后一段时间,张闾琳被寄养在了伊雅格密友科恩夫妇家中,因为他们的儿子与张闾琳同岁,有一个小伙伴相伴,孩子不会感到寂寞。
就这样,伊雅格夫妇以“爸爸妈妈”的名义,一直照顾着张闾琳,他很快便融入了美国的生活。
当时的环境虽然艰险,张闾琳却因伊雅格夫妇的悉心照料与保护,生活得无忧无虑,他的母语渐渐生疏,只能用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与人交流。
张闾琳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最终考入了加州大学。
在那里,他邂逅了一位同样不知道出身背景的女孩——陈淑贞。
二人很快相互吸引,恋爱了。他们在恋爱期间,都不过问对方的家世,但又隐约觉得对方不简单。
1970年代,张闾琳一家与父母在一起
直到二人结为夫妇后,才相互摊出了底牌:陈淑贞最先说出自己是陈济棠的侄女,看妻子如此坦诚,张闾琳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家世……
缘分就是这样妙不可言,两位名将之后,居然在异国他乡相识相爱并结为连理。
张闾琳毕业后成为著名的航天专家,供职于美国太空署。
他与爱妻先后育有二子:长子张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次子张居仰,1967年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
张闾琳与父母重逢的契机,是张学良好友董显光夫妇提供的。
1955年,董显光即将赴美就任“大使”,临行前,张学良夫妇将伊雅格1940年时在旧金山的通讯地址给了董氏夫妇,托他们帮忙到美国寻找已经失联十五年的儿子。
张学良、赵四与董显光
董显光夫妇到美国后,顺着地址去找伊雅格,自然是扑了个空。
后来几经周转,甚至求助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才最终在洛杉矶见到了已经长大成伦的张闾琳。
1956年,张闾琳第一次来到台湾,去高雄探望了仍被囚禁中的父母。一家三口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但是张学良彻底恢复自由后,并没有选择儿女所在的旧金山,而是到他四弟张学森居住的,浪漫的夏威夷定居了。
张学良夫妇与张学森夫妇
那问题来了,没有父亲在中间,同在加州的张闾瑛和张闾琳还有来往吗?
有人说二人是“至死不相往来”,因为张闾瑛为母亲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对赵四和张家人并无好感,因此也不愿意与张闾琳往来。
这是真的吗?
在可查阅到的资料中,有记载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弟有交集之时,都是涉及父亲张学良的事请。比如:
张学良的90岁寿宴,闾瑛和闾琳都作为特别嘉宾去参加了;
1991年张学良首次赴美时,陪同他游玩的除了张闾瑛夫妇,也有张闾琳夫妇;
2001年张学良病危期间,闾瑛和闾琳都陪在父亲身边,直至其去世。之后的追思会,他们也共同参与;
此外每年张学良生日,他这对儿女也都会去给他祝寿。
除了以上记载,资料中就没有其他姐弟相聚的记录了,我们不知道在36年后到张学良恢复自由之前这段时间,亦或是张学良去世后,他们有没有来往,平日是否有相互扶持照顾。
毕竟父母那辈的恩恩怨怨,爱恨请仇,已经随着逝去的人远去,后代再怎么恨,再如何埋怨,应该也不至于牵连到无辜的平辈身上,顶多是关系淡漠,很少往来吧。
“至死不相往来”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