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是三国时期最弱的政权,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在归纳原因的时候,一般认为蜀国辖区面积小,人口最少,人才凋零,尤其是五虎上将以及诸葛亮等一众打江山的人去世以后,蜀国就面临无人才可用的窘迫局面,所以才有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歇后语。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蜀国真的只有益州一州再加汉中,其实是无法支撑诸葛亮多次北伐的,更不要说姜维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也多次北伐中原;其实,蜀国的领土要比想象中的大很多。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由于小说的演义,已经变得众所周知,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夸张,但的确有诸葛亮收服孟获的事件,跟演义中一样,收服孟获以后,诸葛亮并没有派兵在南中诸郡,而是采用了羁縻统治的方式,依然让少数民族做首领,定期向蜀国缴纳粮食和税就可以了,而且在北伐的时候,南中的这些少数民族都是要拿出粮食来支持的,这才让诸葛亮有实力多次北伐中原。
南中是指四川的西南部、云南、贵州和缅甸一部分,再加上益州和汉中,蜀国的领土还是比较大的,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在这里设置了七个郡,只不过三国时期的云南和贵州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蜀国也没办法直接统治,由于未开化,自然也就不能为蜀国提供人才,但如果该地区总是叛乱,却会给蜀国带来很大的影响。
经营南中诸郡最成功的的两个人是霍弋和张嶷,尤其是张嶷,他的经历不是用传奇能概括的,张嶷出身贫寒,但为人豁达豪爽,弱冠的时候成为功曹,刘备入主益州,张嶷便投靠了刘备,由于作战勇猛,逐渐得到重用。
张嶷走入诸葛亮的视线是平定一次叛乱,诸葛亮有一次北伐,汉中、广汉、绵竹地区山贼张慕等乘机作乱,张嶷以都尉身份领兵讨伐,用计将张慕等五十余人斩首,十日内就将山贼平定,但张嶷却得了重病,怎么也不好,最后张嶷决定自救,于是亲自驱车拜会有通厚名声的广汉太守何祗那,请他出钱为自己治病。何祗佩服张嶷的为人,于是拿出所有资产为他治疗,用了几年才将他的病治好,重新回到战场后,张嶷被任命为牙门将,从属于马忠。
虽然孟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但他代表不了西南夷的所有少数民族,诸葛亮北伐时,羌人又在汶山郡作乱,于是诸葛亮派马忠带着张嶷去平叛,马忠以牙张嶷为先锋进讨,张嶷巧用使者恫吓羌人,羌人部分头目惊惧而降,余众逃窜山谷,大军趁机进攻,彻底讨平作乱的羌人。
由于张嶷熟知跟西南夷打交道的套路,而且多次平叛成功,所以南中的西南夷有叛乱,就派马忠和张嶷去平叛,张嶷作战有勇有谋,又多次平定苻健、刘胄的叛乱,因此张嶷被任命为越巂太守。
张嶷到了越巂郡之后,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再加上多次平叛的战绩,很快就得到少数民族的信任,从此越巂郡稳定下来,张嶷还多次平定当地的叛乱,打通了到成都的道路,张嶷因此被封为关内侯。
只要张嶷在,当地的少数民族都能安稳的生活,即使有叛乱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南中的少数民族生活也越来越好,当张嶷要回成都的时候,南中人民依依不舍,纷纷伤心的向张嶷道别,经过旄牛邑时,邑主携幼前往迎送,跟着马车直到张嶷抵达蜀郡的边界,他们的首领随张嶷朝贡的多达百人。回到成都后,张嶷被任命为荡寇将军。回到成都后,张嶷被任命为荡寇将军。
张嶷对蜀国忠心耿耿,为蜀国战死沙场,张嶷到成都后得了严重的风湿,走路都不方便,而此时姜维要北伐,张嶷坚持要去,还给刘禅上书一定要北伐,以弥补没有为蜀国北伐的遗憾,刘禅很感动,批准了张嶷的请求。
张嶷也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在跟魏国战斗中冲锋在前,之后与魏将徐质交战,张嶷亲自搏战,但因寡不敌众,临阵战死。刘禅封张嶷长子为西乡侯,次子继承张嶷的爵位,而越巂的人民听说张嶷死了无不伤心落泪,还为他立了庙,四时祭祀。
张嶷在稳定南中诸郡居功甚伟,可以说为蜀国稳定了大后方,还提供了足够多的粮食以供蜀国北伐,最重要的是张嶷在得到了南中人民的信服,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