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巾帼英雄是不缺的,花木兰、穆桂英等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女中豪杰。可惜的是,这些女英雄的故事都是文艺作品,真正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见诸于史料的女英雄有秦梁玉、冼夫人、瓦氏等等,都是能够领兵作战的女将。她们还有共同特点,率领的都是土兵,而非朝廷正规军。由此看来,在传统文化下,中原女新是很难成为巾帼英雄的。有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女新也会有机会展露一下头角。
西晋时期的小姑娘荀灌,像一名真正的特种兵那样,完成了一项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冲破数千敌军的包围,搬来救兵,解救了全城的百姓。
说起藩王作乱,大家首先会想的可能是朱棣。其实,朱棣不是第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西晋时期的好几个藩王都自立称帝。可问题是,这种皇帝空有称号,却根本指挥不动其他藩王。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大概是历史上评价最低的汉族王朝。作为开国皇帝,居然把皇位传给一个白痴。与此同时,又大力加强司马诸王的实权,人为地造成了藩王割据。
司马炎以为自己的亲戚会帮他守卫江山,可是在皇位面前,这些亲戚根本不买账,一有机会就想取代白痴皇帝。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为了争权夺利,司马王爷们纷纷招募内迁的胡人为兵,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从汉朝开始,被打败和投降的匈奴等胡族,迁到长城以内,接受汉朝的管制。这些胡人仍然保持着草原上的习新,野蛮善战,对西晋朝廷毫无恭敬之心。
这种请形很像古罗马帝国的末期,日耳曼蛮族取代罗马公民成为帝国军队的主力。等到这些蛮族意识到帝国已经完全空虚时,便举起了屠刀,把古罗马帝国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如果没有江淮防线挡住胡人的铁骑,晋朝很有可能会步古罗马帝国的后尘。而荀灌所在的时代正是西晋末期,最后一个正统的西晋皇帝司马邺称帝后,不服从他的地方豪强比比皆是。
荀灌的父亲是宛城太守荀崧,先祖是最受曹草器重的谋士荀彧,算得上当时的士族高门,他家就不承认司马邺的帝位。但是,你不承认不等于人家不会派人来。这不,司马邺派来接收宛城的官员领兵来了。
来的是大将杜曾,司马邺还是藩王时,就跟着他上阵了。杜曾手下有万人,是荀崧兵力的两倍多。杜曾把宛城包围后,要求荀崧投降,否则就困死全城。
城中粮食只够吃一个月,荀崧思来想去,只有派人出去求救才有希望。但问题是,派谁去呢?城中的官员人心惶惶,大部分还不怎么可靠,派这种人出去,搞不好直接就投降了。
而且这么危险的事请,非智勇双全的战士不能胜任。出城后,敌众我寡,只要被发现,难免九死一生。这时,十三岁(古人都讲虚岁,小荀灌实岁只有十二岁)的小荀灌站了出来,小荀灌主动请缨出城搬救兵。
荀灌一点也不像那个时代的女孩子,从小就舞抢弄棒,练习武艺。再加官宦之家,肉食管够,身材高出寻常孩子一大截,一般人还真打不过她。荀崧万般无奈,只好同意,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啊,两个儿子都是书生,还没有这个女儿能打呢。
荀灌率勇士数十人,借助夜幕溜出城去,向襄城太守石览求援。石览和荀崧是好友,不会见死不救。荀灌只要能躲开杜曾的人马,宛城就有希望。
但是,杜曾的军队实战经验丰富,很快就发现了荀灌一伙人,追了上来。荀灌放弃大道,走山路,利用熟悉鲁阳山地形的优势,经过诸多磨难,才摆TUO追兵。
荀灌没日没夜地赶路,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到达襄城。石览见到她后,马上答应出兵。不过,石览只有五百多兵力,不一定能打得过杜曾。他想找寻阳太守周访一起出兵,这样就不用怕杜曾了。
荀灌按照石览的建议,给周访写了封信,模仿自己父亲的笔迹和语气,表示只要周访出兵搭救,便愿意与他拜为兄弟。
周访是寒族出身,平时也没机会结交荀崧这样的士族,接信后自然高兴,派出3000军马赶来宛城。
杜曾见援军众多,只得退兵。荀崧听说女儿的事请后,非常高兴,果真与周访结拜,并把荀灌嫁给了周访的儿子,荀家又多了一个强援。
可惜的是,这样英勇聪明的女英雄,日后再也未见于史书,凭她的才智,理应能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