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张良主谋略,萧何保后勤,韩信打江山。正是这三人的才能互为补充,才让刘邦凭着草莽出身在楚汉争霸之中大败项羽,最终夺得天下。然而,曾经浴血沙场最接近死亡的韩信,却是三人之中下场最为惨烈的。
怀才不遇,幸得贤人
韩信虽然小的时候家里清贫,常常靠着别人接济过日子,但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匹。听闻项羽刘邦纷纷起义之后,韩信首先选择了投靠项羽,希望能有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然而,投靠项羽的韩信只得了一个郎中的官职,即使自己有一些亮眼的功劳也没能得到项羽的提拔和赏赐。思及此次,韩信认为项羽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将领,于是又投靠了刘邦。
然而投靠刘邦之后,不仅依然是个小官,还差点被连坐斩首。直到巧遇萧何,两人促膝长谈一番,萧何深觉韩信此人日后有大功夫,于是向韩信承诺会亲自向刘邦举荐他。
韩信等了月余,依然没有传来自己被召见的消息,而且在刘邦到达长安之后,接连有十多个将领逃走了。韩信以为显能无望,也跟着逃跑。萧何听闻,顾不得向刘邦解释,连夜骑马追了出去。
等将韩信追了回来,萧何才向刘邦解释自己不是逃跑,而是为了追能帮刘邦打天下的人。刘邦听完萧何的话,拜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的军事才能开始在楚汉之争的大小战役中展现出来。而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成了一段佳话。
锋芒毕露,功高盖主
被拜为大将的韩信,逐渐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不仅帮助刘邦在关中称王,还先后灭掉了魏、赵、燕、齐等国,解决了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后顾之忧。之后楚汉之争最后的垓下之战也是韩信在出谋划策,最终B迫项羽乌江自刎。
然而,正是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功绩,让刘邦不得不为之忌惮。
当初韩信灭了齐国之后,说齐国君主心有不服,想要做齐国代理的王。刘邦听完气得跳脚,好在张良与萧何及时制止了他,并为他分析了其中的厉害,刘邦才将韩信封为齐王。
等到韩信大败项羽之后,刘邦立马夺了韩信的兵权,将其改封为楚王。韩信留在楚地之后不久,又被诬陷为谋反,于是刘邦在陈平的提一下前往楚地抓人。韩信无故被冤,心中不平,想要就势造反,可是自己一身清白,果真造反倒真的落了口实。于是刘邦擒获韩信之后,韩信留下了兔死狗烹的话语,被刘邦贬为淮音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被贬之后,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汉家不仅不需要自己为其大江山,更为了守江山而时时警惕着自己。索新许多大小事都称病不出,赋闲在家。然而,曾经驰骋沙场的将军,又怎甘心落得一身清闲呢?尤其是想到曾经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如今同自己一个品阶,更是觉得愤懑不已。
于是不甘心的韩信见陈豨有反叛之心,便怂恿他造反,自己可以在京接应他。而后陈豨果然造反,刘邦带人前往镇压,韩信以自己生病为由并未随同前往。而是在家中密谋派人前往宫中捉拿吕后和太子以此为陈豨后盾。却不想被家臣揭发,萧何先于韩信有了动作。
萧何建议吕后以刘邦平叛回宫,众臣皆须前来祝贺为由,将韩信骗至宫中。韩信听闻,果然连忙赶到宫中,殊不知等待他的是死亡的命运。韩信死后,萧何却只说出了“国贼已除”四字。
曾经萧何月下追韩信,让韩信得以展露锋芒才能尽显;经年之后,萧何又是月下密谋杀韩信,从此一代将领就此陨落,真真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尾声
萧何为国除间,韩信成了叛国的乱臣贼子。而韩信是否真的有凡心,其实很难界定。
项羽曾经派人前往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但是韩信却说:
曾经大权在握,地位一时无两的时候,韩信仍感机着刘邦的知遇之恩,表示永不叛汉,为何之后不仅怂恿陈豨叛变,并且还接应他呢?
想一想韩信的遭遇,无非是军权在握威胁到了刘邦的地位。打天下之时不知将来如何,将军权交给韩信无非就是DU韩信感机自己的的赏识,因为没有所以不害怕失去。当取得了汉家的江山,便担心手握大权的韩信将其夺去,于是早早地收了他的兵权还将其贬为淮音侯。
作为一个大将,失去了大展身手的机会,还处处被防备,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受吧?即使不反,心里也会不平。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韩信被杀或许真是行了反叛之事,或许仅仅是因为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