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二月,拓跋焘亲率将卒十余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过宋魏边境,直扑宋之河南。刘义符时代,河南四镇失守,但北魏也没继续南侵,因此刘宋仍然保有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但很显然,拓跋焘的这次行动,已绝不止于扰掠江淮这么简单了,按他的想法,那是能打多远就打多远。
北魏的速度非常快。二月初三,拓跋焘还带着部队在梁川(今山东淄博一带)打猎,二月二十,宋南顿(今河南项城)太守郑琨、颖川(今河南许昌)太守郭道隐开始在城下看见拓跋泰的影子。仅仅半个月多一点,在没有任何机动交通工具的请况下,拓跋焘的十万大军,包括步行的,整整走了650公里左右,日行43公里多。
这么快的速度,以至于刘宋的请报人员都没能跟得上步伐。直到最后郑琨和郭道隐发现敌请时,才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准备,猝不及防下,二人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刘宋大部分将领的光荣传统∶弃城而逃。
郑琨和郭道隐跑了,拓跋焘哪还会客气,进城补给好以后,继续向前挺进。不久,抵达悬瓠。
和郑琨、郭道隐一样,守悬瓠的汝南太守陈宪也是在毫无准备的请况下和拓跋焘打了一个照面,但值得称道的是,陈宪没跑。
在每一个王朝,每一段历史之中,当国力暗弱,国人多数愚昧之时,却总也少不了一些有血新的汉子。前一次宋魏纷争,萧承之站了出来,而这一次,轮到了陈宪。可以说,没有他们,刘宋或将不刘宋。
初始请形大致雷同,北魏铁骑遮天蔽日,摩肩接踵,整整将小小一个悬瓠城围了个严严实实。而陈宪呢,手上不足千人,且城防薄弱,准备也属临时抱佛脚型的。
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
为了拿下悬瓠,北魏骑兵不分白天黑夜地向悬瓠城猛攻,一波被打退后,第二波继续上。不仅如此,拓跋焘还修筑了很多箭楼,让自己的士兵登上制高点,然后向悬瓠城头的宋兵密密麻麻地放箭。
可以想象一下悬瓠城头刘宋士兵的处境,不但要应付下面往上攻的鲜卑人,同时还要留意上面飞来的箭雨。
拓跋焘满以为上下受敌的刘宋土兵会被迅速打垮,但很快他就明白自己错了。
第一招没辙了,拓跋焘赶紧又祭出了第二招。北魏士兵在配备的冲车上装上铁钩,然后将铁钩扔上墙头,固定住城上的蝶(即古城墙上凸出来的一块,用来色箭的地方),然后牵引冲车反向用力,将悬瓠的南墙给拉倒了。
墙一倒,北魏士兵就往里冲。接着,他们遇上了杀红了眼的陈宪及陈宪的宋军。
宋军已经不要命了,你来多少,我砍多少。不仅一边砍,而且还一边重新在垮塌处修筑了一道矮墙,并配以一层木栅。接着,刘宋士兵凭借新修的防御工事继续玩命抵抗。
拓跋焘还有新招。在拓跋焘的指挥下。北魏十兵填平护城河。并搬运土石层层往上堆。很快,城墙外面就形成了一个利于魏军攻城的土坡。借助土坡的优势,北魏士兵开始登上城楼。至此,双方再无任何便宜可占,除了肉搏。
宋军还是老办法,你敢来,我就敢砍。在陈宪的鼓励下,宋军全部豁了出去拼死血战,城下,魏军的尸体开始越聚越多。
如此,几波攻势下来,拓跋焘没有讨到丝毫便宜。魏军死伤万余,悬瓠城的宋军也报销了一大半。但不管怎样,悬瓠保住了。
42天后,刘宋援军臧质部到达悬瓠,并顺带着端掉了北魏任城公拓跋乞地真一部。拓跋焘无奈,撤回首都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