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分,战国起,在中国历史中特定的战国时代,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生存靠的是一张可以颠倒黑白的嘴,这群人又被称为纵横家,何为纵横,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外交家。
但是古代的纵横家又和现在的外交家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古代的纵横家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封侯拜相则是他们的目标,而现在的外交家则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切为了国家。
说起古代的纵横家,必须要说的就是苏秦和张仪,西汉刘向曾经评价这二人:张仪为横,苏秦为纵,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足以证明此二人纵横捭阖之术的不同凡响。
但是,提及苏秦,话题就比较繁多了,从一介布衣到六国卿相,虽矶励志但疑点重重,苏秦可能并不真实,一代名士其实是个大DU棍,纵横大家也只是卑贱间谍?这个苏秦和我们认知的真不一样。
被人唾弃VS奋发图强。
苏秦的成功,其实带着很多人的影子,苏秦功成名就之前,只是一个DU徒,他的能言善辩也只能用油嘴滑舌表示,到了中年还是一事无成,被家里人都看不起,这里面包括苏秦的媳妇。
当一个人活到连自己的媳妇都懒得看自己一眼的时候,这该是多么的失败,这还不止,苏家有一条黄狗,叫做大黄,据说当时的苏秦回家时,连大黄都懒得和他打招呼。
后来,苏秦很烦躁,就决心痛改前非,找到老师送给他的一本书《音符》开始研究起来,但是长时间不看书的人,看起书来就会困,这是无数人的通病,苏秦也不例外。
为了不让自己困,苏秦开始想点子了,就用绳子拴住自己的头发,自己困了一低头,绳子就拉的头皮生疼,这还不止,当绳子不管用的时候,苏秦就拿把锥子往大腿上刺,对自己这么狠的苏秦,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六国丞相VS五国相王。
历史是是否真的存在苏秦成为了六国丞相呢,根据很多历史学家的研究,这个事很可能是太史公杜撰出来的,因为苏秦成为六国丞相这个事和公孙衍五国相王后成为五国丞相惊人的相似。
苏秦和张仪也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据考证,张仪去世的时间比苏秦整整多了33年,所以他们不可能是对手,而张仪的对手一直都是公孙衍,所以很多公孙衍身上的事迹都被套在了苏秦的头上,包括张仪被B入秦。
张仪入秦之后,看公孙衍越来越不顺眼,就把公孙衍给挤走了,但是公孙衍很不忿,为了重新夺回在秦国的权力,公孙衍就首倡合纵抗秦,联合了当时五个国家举行相王大典,大典成功之后,公孙衍身配五国相印。
关于公孙衍的这段历史,是不是和苏秦的故事很像呢,所以真实的苏秦,在历史中也存在,但是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至少苏秦是不真实的。
纵横大家VS卑贱间谍。
不少人都认为苏秦是纵横大家,其实他只是燕国派去齐国的一个间谍,目的其实和后来有名的郑国一样,是为了搞垮齐国,但是郑国修建了郑国渠,名流千古,而苏秦却帮助齐王鱼肉百姓,大兴土木,让人记恨。
苏秦知道齐王好美女,就到处物SE绝SE美人,苏秦知道齐王好面子,就建议齐王搜刮民脂民膏,结果齐王高兴了,齐国百姓遭了秧,这让很多齐国人都很不爽。
凡是有纵横捭阖之术成为纵横大家的,如张仪,如公孙衍,其实手段都是光明正大,相比较苏秦,就显得优点格格不入了,并且苏秦后来还和燕易王的母亲不清不楚,这些斑斑劣迹都不能称之为大家。
相反苏秦的种种行为作风其实是很符合间谍这一称呼的,也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不要脸皮,只要能成功,就什么都好说。
过分美化VS隐藏真实。
苏秦在太史公《史记》中,光辉高大的形象,几乎就为苏秦的形象盖棺定论了,但是后来的司马光却不这么认为,他曾在书中评价苏秦,说他的事迹被过分夸大了,并且还找到了历史的依据。
太史公曾写道:苏秦为六国丞相,高举合纵,兵起六国,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但是纵观苏秦的生平,这十几年也就是公元前333年-公元前317年。
这个时间段里真的没有战争吗,其实不是,这段时间里,秦国和魏国打的不可开交,打仗简直是家常便饭,秦国不敢出函谷关,也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既然苏秦没有历史中的那么牛,为什么给现在人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呢,这很可能是因为苏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苏秦的名字承载了这一群人的故事,也就是说,真是的苏秦被隐藏了,美化后的苏秦才符合纵横家榜样的模样。
飞鱼说:
从一介布衣到六国卿相,虽事迹励志但疑点重重,苏秦可能并不真实,一代名士其实是个大DU棍,纵横大家也只是卑贱间谍,这个苏秦和我们认识的不一样。
那么为什么太史公会在《史记》中,故意把苏秦的活动时间提前呢,很可能只是因为为了把这段历史写的更加有趣,张仪苏秦,一东一西,一纵一横,并且同门学艺,这样总会引人入胜,让人觉得这段历史真经彩。
可能你还会说,为什么苏秦承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梦呢,他们为什么会把苏秦美化到完人的地步呢,当然不是为了认苏秦为干爹,而是因为美化后苏秦的形象,正是这群纵横家们所向往或者想要成为的人。
您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