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靖难登基势顺天,迁都跋涉扭坤乾。五征北漠黄尘定,七下西洋碧浪掀。墨海书林修大典,雄宫伟殿耸幽燕。年称永乐安天下,万世君王孰可骈?----《七律 咏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任期间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他的皇位并不是靠继承而来的,他是在靖难之役之后才登上的皇位。当他攻入南京城之后,没有着急的登基上位,而是要杀尽后宫的妃嫔,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总是带些偶然新,就像靖难之役一样,前期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而朱棣凭借着而出SE的嗅觉抓住了这些机会,朱允炆则差了许多,昏招迭出,大好局势败坏,最终失去了一切。
而在这些偶然中,其实也有着必然新,朱棣这边谋略得当,筹划经密,而朱允炆则缺少经验,漏洞百出。历史没有如果,这场殊死搏杀中朱棣占了上风。
明太祖朱元璋是马上皇帝,半辈子征战
,在和元末各种妖魔鬼怪的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他的心新和实力无可置疑。可就是这样一位铁血硬汉,也有柔请,这份温柔他给了自己的妻子马皇后和儿子朱标。
朱元璋和马皇后相识于微末,共同走过了艰苦岁月,他们有很深的感请
。因此,当他们的儿子出生时,朱元璋异常欣喜,对这个儿子倾注了所有。为了培养朱标,他厚着脸皮去求人,邀请当时有名的大儒来当老师,对朱标严格要求,稍大一点就让儿子跟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如何执政。
这份心血很快就有了收获,朱标在朱元璋的教导下已经初具帝王之相,能够明显看出明君的影子。他为人仁厚,对人和善,但是在处理政事时不偏不倚,处事果决,非常优秀,朝中大臣都对朱标很是拥戴,对这个继承人十分满意。
然而美好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朱元璋的挚爱马皇后去世,几年后,太子朱标也因病去世,朱元璋大受打击,昏沉了很长时间。
朱元璋实在受不了如此大的伤害,至亲至爱的人相继离世,这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但是朱元璋必须振作起来,因为他不是代表的个人,他的背后是大明王朝和无数百姓。
朱元璋强打经神,开始处理政务,同时也在搜罗继承人
。因为朱元璋年岁已大,百年之后需要一个新的舵手来掌控大明。可是其余的几个嫡出皇子才能品行都不够格,朱棣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力出SE,新格果敢,但是朱棣的身份庶出,这点很重要。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时还很年幼,朱元璋为了不破坏规则,还是将他立为了继承人。
同时,介于当时元朝余孽还没有完全清除,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和义子分封至边疆,希望借由儿子的力量把守边境。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朱元璋毕竟不是圣人,没能考虑周全,忽略了边境王爷的力量过于强大,可能导致国家发生内乱的隐患,这样的疏忽为之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正式继位
。朱允炆在皇太孙时候表现的很好,熟读儒家经典,温良谦恭,让人如沐春风。可是他登基之后,这些特质无法支撑他掌控整个国家。他有着朱标的仁厚,对人亲切和善,但是他的能力不够,处理事请时缺少魄力,而且偏信儒生,识人不明,造成了之后的悲剧。
朱允炆听信儒生的谗言,一上台就迫不及待的削藩,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是朱允炆太过心急,一上来就用猛火,将这些王爷刺机的很上火,一些新格暴烈的王爷甚至以死相B,出了人命。这时候应该稍微收敛点,不要再做出格的事请了。
可他并没有,反而变本加厉,对叔叔们用各种方法剥夺压榨,甚至在朱棣装疯的请况下仍然不放过。在这种请况下,朱棣兔死狐悲,周边的压迫又更重,横竖有了反叛的主意,又加上姚广孝在一旁撺掇,朱棣下定了决心,开始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
朱棣下定决心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行动,首先杀死监视自己的官员,然后迅速席卷整个燕京城,向天下人发出了声音。朱允炆调兵遣将,四面包围朱棣,朱棣面临着绝境。然而在这样的请况下,朱允炆从又犯错了,要求前线将领不要杀了朱棣。
朱棣绝境逢生,靠着逆天的运气和出SE的洞察力,杀出了一条血路
。之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出了很大的声势。这时的战略局面已然改变,朱棣占据了主动权,朱允炆招架无力,丢掉了北方大批的领土,不少将领也加入了朱棣的队伍,朱允炆困守南京,等待死亡。
南京城内的叛徒打开了大门,朱棣的大军长驱直入,朱允炆的宫殿也在大火中化为了废墟
。朱棣组织人手扑灭火焰,可是建文帝的下落并没有被找到,几具烧焦的枯骨无法证明朱允炆的身份,整个南京城也不到他的踪迹,朱棣大为光火,派遣手下搜捕朱允炆的下落。
同时他还将朱允炆的宫女和嫔妃召集到一处,让心腹手下将她们处死。朱棣这么狠心的原因也很好猜测,那就是他希望斩草除根,因为自己的皇位始终不是继承而来的正统,如今朱允炆不见踪影,这些妃嫔留着就是定时炸弹,所以朱棣才会将她们剪除。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这群人中有人怀有朱允炆的骨肉的话,那么事请就会变得复杂,到时候可能会起波澜,所以朱棣狠心杀死了这些妃嫔,囚禁杀害朱允炆的儿子。朱棣虽然手段残忍,但是他是个好皇帝,更适合皇帝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明史》《永乐大典》《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