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OK了,全世界都OK了
最近在学习阿德勒心理学,每天会写点小体会放在笔记里,觉得不足以发表,但是后来觉得也许自己的哪句话会对某个人有积极的影响,也是对自己成长的记录,所以没什么不发出来的理由,自己也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思想包袱。
目前已经读完了有关阿德勒心理学的“勇气两部曲”《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现在正在读《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这也是在践行《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提到的一条读书原则: 你对哪一方面比较感兴趣,就多读几本相关的书,以更好地践行它,比如我对阿德勒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我就践行书中的这一原则,读好几本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书,想在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阿德勒心理学。
昨天读《接受不完美的的勇气》之后,语写出三条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1.认可与鼓励。
在孩子做了一些好事,比如很有礼貌,讲卫生,刷牙洗脸,看电视有节制等等,还是要给予认可,给予鼓励与赞扬,当然重点要夸具体,夸他的努力,夸具体的行为,而不是只是“你很棒”。
这么做背后两个原因,一个是鼓励、强化这种行为;另一个是满足孩子的认可衣求,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被看见、被鼓励。并且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在努力之后,一旦无法得到“正面关注”(比如赞赏),就会试图去做不对的事,以求受到‘负面关注’。”这也让我坚定观点: 要对孩子给予适当的“认可与赞扬”。
但认可与鼓励孩子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孩子去关注自己做对的事请的真正原因和好处,体会对自己的好处,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动机,避免仅仅为得到认可与表扬去做某件事请。
2.尊重与平等。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继续践行【尊重】这一基本的原则,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让他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比如说提前跟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提前告知等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去指示,父母独裁让人家干啥,得人家自己愿意去,或者征求人家同意,除非是很原则新的特殊事请。
总之,孩子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谁都不想被指使。自己的事请人家也有权自己做主,或者参与意见。自己的事请最终也要自己学会面对,过多的干预也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正如阿德勒所言,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自立”。提供帮助,但不能代劳。
3.自卑与完美。
所有的人都有一点点自卑感,恰当的自卑感是前进的巨大动力,也不是什么坏事。关键看怎么利用它,是一蹶不振,停滞不前,逃避一切还是积极面对,转自卑为力量,逐步变的更加强大,怎么选择,完全取决于自己!
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不必苛责自己,也不必苛责他人。认真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我们一起加油,一起遇到更好的自己Hurray!
文:简单
编辑:刘刘
END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