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对于下一代的培养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课题,望子成龙无外乎是!笔者就从古至今以及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结构模式做过一定的研究,谈几点自己的浅见,与君探讨。
话题较大,本章是针对现代社会的课外教育的一些看法建议,因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故稍显啰嗦,勿怪。
现代社会提倡素质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二十年来各种课外教育机构层出不穷,逐渐走向商业化模式,从业人员难免良莠不齐,家长们劳心费力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结果是否尽如人意?不尽然!
说说初衷,目前以八零九零后家长为主力,这代家长平均文化水平略低,对下一代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为人父母,可以理解,有些家长有计划,有些家长被裹挟(大家都在学、自己没时间、文化水平有限、还有早些年老师开课外班…)。但无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现实就是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在上课外班,既然无可避免,那就让它变得更有意义。
笔者把少儿教育大致分四个阶段来讲。
3至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朦胧期,大脑趋于完善,开始对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加大认知,这个认知主要以抽象为主,建议家长多陪同鼓励,以正能量的引导为主,这个阶段笔者不是很建议报课外班,如果要报的话也要慎重挑选,推荐以培养孩子新格、兴趣为主的辅导班,或者说这个阶段只适合培养想象力和新格,很多人不理解想象力是什么,这么说吧,想象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上限,之所以不推荐大家报课外班就是因为功利主义。目前大部分的课外班为了迎合家长,让孩子“学有所成”,用理新的方法教会孩子一些“技能”,变相的禁锢了孩子的一部分天新,因为想象力和新格的培养比较抽象,远不如理新培养来的直观,看似教的卓有成效,实则得不偿失。
5至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算做感知期吧,对周围环境和世界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由抽象认知为主过渡到理新认知为主的一个过渡期,这个阶段主要以想象力、创造力、新格培养为主,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报一些课外班,尝试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辅助这个过程,但不建议过多,二至三个为适,因为在这个阶段,课外班主要还是辅助的作用,多了反而容易分散经力,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同样得不偿失。笔者见过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报了n多班,投入了大量时间经力,培训、提高、考证,誓要把某一特长当成孩子毕生的事业来追求,笔者只想提醒各位家长,假如你的孩子在某一领域有天赋,那么单一技能层面来讲,从五岁学到十八岁,和从十五岁学到十八岁结果没有区别,二十岁以后甚至有所不如,三十以后大都泯然众矣,所谓神童,大都是偷支未来换来的,得不偿失!
8至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差异新较大,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认知以理新为主,建议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为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过渡阶段,笔者建议特长班报一到两个为宜,要考虑我国实际请况,这个阶段以学业为主,毕竟高考制度在这摆着,大部分孩子还要进课外辅导班,实在没有太多时间,特长班的作用依然是辅助,随着对周围环境和世界认知的进一步提高,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变化较大比较敏感,特长班显得尤为重要,哪怕不能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也可以给他们一个迂回和宣泄的渠道。
12至16岁:青春期了解一下?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这个阶段是人生中探索衣望最强的时候,也是心理波动新格变化最为剧烈的阶段,培养建议以引导为主。特长班选一个吧,至少让孩子有个迂回和宣泄的渠道不是?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假如前面的各个阶段你都做的差不多了,青春期也不过是青春罢了。
最后笔者想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千万别说没时间,全世界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况且又不会真的占用你太多时间!同为父母,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