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育儿读物,是一本比较偏向心理学和进化学的专业书。书里不涉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没有具体告诉父母如何具体做一个“园丁”,比如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培养孩子?这些通通都没有讲;全书通过发展心理学、进化论、脑科学等多个角度,论述了一个孩子成长规律,试图让每个父母了解一个观念:父母对孩子的一生其实影响有限,而这些“有限影响”很可能还是阻碍?
作者开篇说:“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其生活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
....
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哪怕他们所走的道路不是我们想选的,也不是我们能为他们所选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作者从看、听、玩、实习这四个渠道讲述孩子的学习路径,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数据和心理学实验,来佐证孩子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学习来成长的。同时,在作者看来,当今流行“教养”是现代社会一个糟糕发明,彻底否定了当前中产阶级主流的、焦虑的育儿模式,并认为这种模式违背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天新,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指导新的原则。
但全篇缺乏具体细节和方法的指导,也没有给出按原则执行的实践和案例,过于偏理论化,倾向从孩子的自身出发来考虑问题,大大降低了父母的作用。只告诉你要做园丁,但如何做园丁?具体的实践细节是什么?没有说。
我承认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新,是不是就意味着:放弃教养,任其野蛮生长呢?对此我持谨慎的态度。至少孩子在独立面对生活前,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的。
不能像木匠一样,按我们的意志去塑造孩子的未来,但做孩子的“园丁”,不是放任孩子不管,园丁提供安全、适合的成长环境,这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这个“提供”发展条件就是教育的方法,只是这个方法更多是站在孩子的成长规律的角度来着眼。
在我看来,园丁式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自尊自爱自立,也尊重他人;积极乐观去奋斗,努力向上成长;做一个有责任感和独立担当的人...... 许许多多的人类普世的道理和规则,需要父母去言传身教。
对于家庭教育,我对以下这句话颇为认同:
学会生存,自食其力;懂得生活,自得其乐;探寻生命意义,自我实现。
作为父母帮助孩子做到这三点,才能说自己是合格的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