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大吼大叫,造成的结果有两个极端:
1、孩子胆小懦弱,新格内向,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
2、新格暴躁,反复无常,无法沟通,乱发脾气。
假如我们不改变现状,这种教育带来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们教育孩子,目的不是让孩子怕我们,而是引导孩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出一个自信快乐的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爱,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没有语言暴力,有耐心好好说话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耐心好好说话的孩子,自信快乐的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我同学是一个心理医生,碰到过这样的病人。
一位年轻人去医院去看耳鼻喉科,检查自己最近总是耳鸣的原因,但是没有查出任何疾病。
主治医生建议他看看心理医生。然后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回顾自己的童年,泪流满面,他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闹离婚,有时候一个晚上都是吵闹声,他根本无法入睡,经常在被窝里偷偷的哭泣。
父母没有一次是协商的语气谈话的。他长大一些,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氛围,无论父母怎么吵闹,甚至有肢体冲突,他还是会平静地玩自己的。
到上学的时候,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和老师或者同学交流的时候,经常跑神。
到长大一些,发现自己经常耳鸣,很烦躁。
我同学告诉我,经常碰到类似的病人。基本上是在小时候,家庭的不和谐引起的。
我看到一个儿童教育频道,这样形容儿童。当他们被爸妈大声骂的时候,他们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关闭掉一部分的听力能力。好像是忘记不愉快,过一会又找爸妈玩。表面上是不记仇。实际的伤害隐藏在心里面。
这样就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导致在上学专注听课和学习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们都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教育不对,但是在当时也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请绪的。
有一次周末我在家里陪儿子,儿子6岁了,在小区里面玩耍,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起回家,刚刚进入家门,儿子兴奋的举起一个小汽车玩具,告诉小姨,送给小弟弟一个玩具。小弟弟是我妹妹的儿子,才2岁。
小姨说哪里来的啊。儿子高兴的说在小区捡的。
小姨说,不要捡地上的玩具,不卫生,不要给小弟弟。
我让儿子丢掉,他不丢,我就暴力夺走了,他大哭着说“好好的玩具为什么丢啊?
我大声训斥他“小弟弟不要,你长大了,不要乱捡地上的东西,之前已经告诉你。”
”他就是大哭,和我吵闹,我拿起拖鞋打他,还是哭泣。
中午吃完饭,他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门,看看我,我没有理他,关上门,不到5分钟,又小心翼翼的打开门。我让他进来睡午觉。
他的眼神看得出,很怕我打他,我TUO掉他的裤子,看看他的批股,没有留下痕迹,心里一丝安慰,后悔不应该打他。
等他睡着了,我听到他还在抽泣的声音,看看他,应该是做噩梦。
我好内疚啊,不应该打骂,应该控制自己的请绪,等气消了,再教育他。
后来发现儿子说话的语气,喜欢训斥别人。
我告诉老婆,应该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家庭和谐,有耐心好好说话的父母,养出自信快乐的孩子。
很显然,家庭不和谐,或者对孩子大吼大叫,不仅仅会破坏我们现在的幸福感,而且还会伤害到下一代获得幸福的能力。
电视节目采访一位心理学,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夫妻双方有耐心地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风水。
我堂哥新格温柔,说话慢条斯理,和我堂嫂关系很好,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大吵大闹,他们家里购买什么东西,我堂哥都是征求堂嫂的意见,比如大到贵重的,购买房产,汽车。小到今天吃什么,家里买什么日用品等等,他都和嫂子沟通,协商一致之后,才会付诸行动。
邻居经常笑他“妻管严”,缺乏男子汉的气概,没有一点大丈夫的权威。他听到这样的话,只是笑眯眯的,然后回应:不能我一个人做决定,夫妻相互尊敬,家庭和谐第一。
过去许多年,他们夫妻一直和和睦睦,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嘲笑他的那些人,家庭出现许多矛盾,有的甚至离婚了。
我认识很多关系很好的父母,把孩子培养得很好。
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个邻居,王小明,今年16岁了,从小到大很优秀,标准地“别人家的好孩子”。他爸爸妈妈关系很好,相互尊敬,从小对他的教育,也是以沟通为主。
夫妻两个面对他同样有足够的耐心。从小跟他说话,都是使用“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
假如他在某个方面欠妥当,爸妈不会劈头盖脸地大吼大叫,都是温和地说:
“你好好地想一想啊,咱们之前怎么约定的来啊?”
或者“我不建议你这样做的理由,因为什么原因。”
然后会很认真地去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规矩,然后把自己的观点非常客观地呈现给他的孩子,最终会给孩子留下独立的思索以及权衡的空间。
自从这个男孩儿童时期,父母就以这样的方式跟他沟通。现如今,这个男孩成长得非常顺利,非常阳光上进,心理素质也很好,无论在学校内外参加什么比赛,没有因为“请绪不稳定”而掉过链子。
这隐藏的心理学逻辑就是: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关心和支持,并且没有必要担心被责骂,并且信任爸妈对自己公平合理。
潜意识里面促进大脑发育,不会让大脑以恐惧和干扰的信念占有。
这样才能给他全部的心事,放在学习上。
有时候,家庭教育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有耐心地好好沟通,真的太重要了。而不是大吼大叫的杀伤力,施压孩子导致心理很沉重。
正如《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 卢森堡所说的: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位好朋友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父母亲重男轻女,接连生了3个女儿,爸爸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但是第四个出生了,还是女儿,爸爸很气愤,因此不愿意看她一眼,也就懒得给她起名字,直接叫“老四”。
老四从懂事开始,心里很清楚爸爸不喜欢自己,做任何事请都是小心翼翼的,为了讨好爸爸,看着爸爸的脸上做事,表现非常乖巧。
每一次爸爸干完活回家,她第一个拿这个,那个递给爸爸。就是为了让爸爸喜欢自己,但是这样也没有挽回爸爸的心。还是遭到爸爸的嫌弃和大声吼骂。
这个讲述人的好朋友就是老四的大姐姐,目前她们已经儿孙满堂了。但是无法忘记家庭带给她的严重创伤。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好好沟通,也许只要我们转个观念,放下心中的执着。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压低声调、放慢语速,心平气和。
大吼大叫,很容易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因此,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又为了孩子的命运,我们要求自己有耐心地好好沟通这件事,成为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比如:
每次当你请绪失控的时候或者口无遮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深呼吸。
如果依然无法控制,那么就暂时离开一下,等自己的请绪完全调整好了,再去面对孩子和爱人。
尽可能地就事论事,不要轻易乱贴标签和翻旧帐;
说话的时候尽量放低一些声音,不要扯着大大的嗓门;
心平气和,放慢语速的沟通。
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就避免和家人争辩。
看到一个电视家庭教育的节目,主持人放一个我们很熟悉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周星驰主演的零 零发,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心里非常窝火,回家就向老婆大呼小叫。
老婆说:“我也没有得罪你啊,你为什么拿我当出气筒啊?”零 零发回答:“因为我跟你很熟啊!”
这句真心话,直接戳心窝了。相信许多人都会掉进这个误区里面。
总是在自己最爱的,也最爱自己的人面前,言语粗暴,肆无忌惮,最终让人伤偷了心。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人和家人,所以才更要有耐心地好好沟通,且行且珍惜!
以下是现场观众的真心留言,分享给大家:
1、那么及时 来提醒我好好说话了,感谢。为了宝宝也要收收我的脾气了。
2、看到这样的节目,父母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已经把这个节目分享孩子爸爸了,希望他也可以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3、父母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远比我们所以为的还要大,相信爸爸看了之后也会有所思考。
4、你为什么总冲我发火啊?“因为我跟你熟啊”悲哀而又现实
5、我从小,我爸就在我跟前说,你是多余的,说到我上大学。
如今他还对我说:我以为你不懂爱别人,没想到你还会爱自己的孩子,他不给女儿爱,还幻想索取爱,还嫉妒我爱孩子,难不成我再让我的孩子也感受不到爱吗?
其实我真的不会爱孩子,我一直在看书,
6、其实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脾气有所欠缺,就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我们可以先给自己制定个时间段,慢慢地去控制请绪。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好好说话我们都可以的
7、“因为孩子,让自己重生” ,真的很棒。有时候感觉孩子就是来改造我们的,帮我们弥补上一辈养育过程中的遗憾。
8、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9、儿子注意力集中,今天才知道原因 。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我们和学霸之间有时候差 的 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很多学生都陷入一种比较的氛围当中,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压力,很多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一直看着别人,结果总是会为这种差距而感到焦虑,却从来没有专注于自身,跟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越变越好,就是值得高兴的事请,寒门学子更是需要通过努力改变现状,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
而很多的孩子对于自己进入清华和北大没有信心,有的甚至成绩不够,不懂什么办法改变自己的成绩,其实关键就是学到一些技巧。给各位家长和孩子推荐这套《等你在北大清华》。这套书有两本,是《等你在清华》、《等你在北大》。
《等你在清华》和《等你在北大》,都分为三大篇,奋斗篇是让各位孩子如何相信自己证明自己,还有考上清华的学子是如何走过高三,以及一些高三备考的心态感悟和建议;青春篇是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珍惜;
技巧篇是对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文综和理综的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总结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系统化 的 学习。
这套书来自不同的北大学子和清华学子对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总结,无论是 为 跨入高考“门槛”的初中生,还是M茫的高一高二的学生,正在努力的高三学生,甚至是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的家长,都可以仔细地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