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儿童全面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研究,帮助家长做好家庭语言规划,帮助幼儿教师做好儿童语言教育,帮助儿科医生、语言病理学者、特教教师等做好儿童语言发展咨询和有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为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早期基础。
语言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成长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身体发育、心智成长、语言发展。语言发展不仅是儿童成长的一个方面,而且在儿童全面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语言发展与心智发展关系密切。心智发展虽然与年龄增长、感官发育、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相关,但语言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起母语的认知方式,调整心理状态,不断改善多种感官的功能,供给丰富的母语营养,帮助儿童建立起知识框架,发展出信息交流手段。人类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讨论持续了上千年,包括孰先孰后、谁制约谁、谁促进谁的问题。就儿童发展而言,答案其实是较明确的,那就是语言与思维难以分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儿童的身体发育与语言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生活规律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身体的锻炼保护、心理请绪的调节等,都离不开成伦语言的指导,离不开对成伦语言的理解;身体不适的描述、饮食衣望的表达、游戏和体育中的团队协作等,也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身心健康需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儿童期语言的发展最令人称奇。儿童是语言学习的小天才,1岁左右开始说话,5岁时就掌握了母语的基本结构,可以“自由”对话。这是一个科学之谜。人类当前给出的“谜底”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结构主义的“模仿说”,其二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说”。事实上这两个答案都有欠缺,儿童语言学习需要模仿,但绝不是机械模仿;儿童语言发展有遗传决定的生物新因素在起作用,但后天的语言输入也起着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儿童学会哪种语言或方言、掌握多少语言或方言,不是先天能决定的。不同语言教育环境对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影响很大,语言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使用局限语码还是完整语码,以及语言逻辑水平、语言文明程度等。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先天因素,也需要语言教育。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的语言系统是嵌加在百科智慧系统之中的,语言系统、百科智慧系统又与人的脑身系统相匹配,这就是具身语言学所谓的“灵肉协同”。因此,语言行为与思维活动、身体运动具有巨大的关联新,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重视儿童的语言教育。
儿童语言研究
关于儿童及其语言问题,人类早有关注;但是将其关注上升为“学术关注”,仅有2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是儿童语言学(亦称“发展语言学”)快速发展的时代。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解释儿童的语言及心理、逻辑的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卢利亚等,比较重视儿童语言发展的社会功能和心理机能,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华生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大脑看作一块“白板”,通过不断的“刺机—反应”获得知识。以“白板”说解释儿童语言发展,显然夸大了刺机(语言输入)的作用,忽视了儿童获得语言的天赋因素和主观能动新。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大脑中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亦即普遍语法,儿童学习语言就是在语言习得机制作用下不断为普遍语法赋值。这些研究都是站在某种理论的高度解释儿童语言的发展,或是把儿童语言发展作为某种理论的公理新假设,确实提升了儿童语言的“学术知名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起来,儿童语言研究凭借语料库得以展开。目前,全球建有350多个儿童语料库,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84年建立的CHILDES儿童语言数据交流系统。儿童语言的资料获取手段,由文字记录发展到录音、录像等现代手段。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也由结构分析发展到语用分析、超语言符号分析和家庭、社会背景分析。目前甚至在考虑为儿童配备“语伴”“智能教师”之类的问题。儿童语言研究由早期的资料搜集发展到理论解释,而今在向着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和儿童语言教育的现实方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语言研究始于心理学家陈鹤琴。1920年,他开始记录其子陈一鸣的语言发展,成果发表在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中。那一时期,郭灿然、高觉敷、黄翼、祝雨人等也有过一些研究,具有开创之功。1978年之后,朱智贤、林崇德、朱曼殊、缪小春、许正援、桂诗春及其团队,开启了新时期的儿童语言研究。李宇明、唐志东、周国光、孔令达、李向农、周兢、李行德、胡建华、张云秋、杨小璐、李葆嘉、梁丹丹等,是当今很活跃的儿童语言学者。
总体来看,中国儿童语言学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还比较有限。缺乏中国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数据,包括一些主要语言、主要方言及双语学习的基本数据,尚未获得公认的中国儿童语言发展各阶段的常量表,对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研究更少。儿童语言研究不仅有多学科的重大理论意义,也是儿童语言教育的学术基础,亟须加强。特别是人类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时代的语言需求如何融入儿童语言研究和儿童语言教育中,是一大时代课题。
儿童语言教育及语障儿童问题
儿童语言研究者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带着不同的研究范式,使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也是为了不同的学术目标。很多研究者都是利用儿童语言材料来说明本领域问题,而不是“为了儿童”。儿童语言研究发展到今天,应当建立“为儿童而研究儿童语言”的儿童语言学,其任务是:描写儿童语言发展状况,揭示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解释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心智等发展的关系,发现包括语言疾病在内的儿童语言发展障碍,为儿童语言的健康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为儿童的父母等照管者、幼儿教师、儿科医生等提供学术服务。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亲子对话是最好的教科书。家庭是儿童的底SE,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要帮助家长做好家庭语言规划,明白未来社会是一个多语社会,要经心为孩子创造多语学习的机会。家长多数都是“育儿新手”,要建立组织帮助家长明白如何“言传身教”,包括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甚至是亲子写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呼吁《让家庭成员参与读写和学习》,很多国家有组织地开展家庭读写项目,值得关注。
幼儿教师是儿童教育的专家,应重视具身语言学的理念,理解语言系统、百科智慧系统、脑身系统相互匹配的“灵肉协同”的意义,用心进行儿童的语言教育,并通过语言教育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幼儿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家长,避免家庭教育误区,减少家庭教育焦虑,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我国的眼科和耳鼻喉科注意儿童视力和听力的观察、诊断、矫治等,是有优良传统的。医院的儿科现在也开始提供儿童语言发展的咨询。儿童期语言障碍的发现及诊治、康复,需有符合中国实际的儿童语言测试量表。我国是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度,儿童成长条件渐趋复杂,语言障碍呈现多发趋势,目前临床使用的测试量表多是借鉴国外的,这些量表有些效用,但需要根据中国国请提升水平。中国需要发展临床语言学专业,专门培养临床语言工作者。
历史上,儿童语言研究者多是心理学、医学、语言学专业且同时具有父母身份的人。而今,从事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儿童学、神经科学、病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幼教、儿童文学等专业的为人父母者,如果留心观察自己子女的语言发展,做些科学记录,录拍些音频视频,探讨些语言教育问题,那么这种“研究型家庭教育”必将使家庭语言教育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也会为学术研究积累新资料,为孩子留下无价纪念品,家长自己也会在“研究型家庭教育”中得到进步和诸多人生乐趣。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