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家庭现状通常是这样的: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本该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但过着过着就成了仇人。
兴智后台经常也有父母向我“倒苦水”,说现在的父母特别不好当,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想和孩子讲道理他却不搭理自己。
不管家庭关系如何糟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该承担起这份榜样的责任,毕竟孩子是最愿意从你那里学到些什么。
今天这期《名师问答》,我们邀请到了中科院心理所临床心理学博士苏丹老师来为父母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如何经营好夫妻关系?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没有用?
01 好的夫妻关系,是基石
很多父母刚学习时,都有这样一个认知误区:
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后,就想赶紧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殊不知,夫妻关系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好的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和睦的基石,支持着家庭的稳定前行,父母良好关系的示范,会让孩子憧憬自己美好婚姻家庭的未来,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苏丹老师也在解答“如何经营好夫妻关系”时提到了“爱和沟通”的重要新:
好的夫妻关系应该是不翻旧账的,懂彼此心里的想法,即便不在身边也会想念对方。即便是遇到冲突时,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能够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夫妻间相处少不了摩擦,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及时沟通清楚化解掉。
每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应该总去另一半身上找原因,觉得是对方的问题,而很少从自身去反思。更不应该试图改变控制对方,真正的改变,是通过你的改变,去影响你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
02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孩子因为被父母说了一句就离家出走、被老师批评和打击后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
曾有专家对孩子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
各种各样的新闻背后原因暂且不讨论,但这些悲剧有一个共同点:
在这个物质越发充裕的现代化社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可以亲自尝试体验的事请,父母的“代劳”变成锁住孩子主动思考的枷锁。
很多孩子面对无法解决的困难,第一时间总是向父母求助,这种应对问题的思考能力的缺失,也间接新地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不止是身体上,在心理层面也是如此。
1.父母要减少“代劳”。
或许你一次的举手之劳,对于孩子来说缺少了体验和尝试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愿意尝试和主动思考,我们父母无法给孩子一辈子的支持,只有让孩子自己收获体验和思考的能力,这比什么都宝贵。
2.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一次没成功,再多试几次。只有在不断重复体验的过程中,他才能把这种习惯和思维根深帝固地记住在大脑里。
3.鼓励孩子。
社会在不断变化更新,往后的孩子只会比以前的人更加智慧,这是一定的。面对孩子几次的失败,或许可以多一些鼓励和接纳,那么,他才会愿意尝试下一次。
03 从“知道”到“实践”
很多父母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疑或:为什么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却看不到效果,是不是没用呀?
首先,没有真正理解知识。
诗人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一千个人就有可能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吸收知识以及理解知识的程度也不同,或许你理解是这样的,但是这样却是不对的,你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要点,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
这个时候,父母要及时向外界求助,你可以自己去多理解吸收知识,也可去咨询更加专业的老师寻求支持。
其次,没从“知道”的层面转化为“实践”的层面。知识一定不是知道越多越好,而是你所理解的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是偷彻的,而且你要学习应用在你和孩子的沟通相处中。
可能一次两次看不到效果,但千万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系统,不要因为尝试几次看不到效果就想放弃。
“三分学习,七分实践”,学习都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