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当中山一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陈海天前往肇庆封开进行基层帮扶时,一名疏于胎心监测、规范产检的孕妇,在孕35周时不幸胎死腹中。“其实,事发几天前,孕妇就感觉胎动异常,如果通过胎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本不会出现类似悲剧新的结局”。深究其原因,该孕妇住址遥远,就医不便,再就是在珠三角发达地区普及多年的远程胎心监测系统,在粤东、粤西、粤北和相对偏远地区的普及率极低,难以及时发现胎儿缺氧等严重问题。
于是乎,陈海天一直在为偏远地区的远程胎心监测普及奔走,并成功争取到了中华医学基金会的项目资助。26日上午,由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新型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于中国欠发达地区孕期保健的模式探索及该模式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水平的作用研究》课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启动。课题争取到了900台远程胎心监测设备和900台远程血糖、血压监测仪,并将免费提供给肇庆封开、河源紫金、阳江阳春三个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当地孕妇,交个押金,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远程监测设备。“后台发现了异常,将立即给孕妇发出健康提示和指引。”陈海天表示道。
26日,该惠及三地孕产妇的项目在云端启动。
三大现实矛盾
给远程母胎管理带来新课题
作为整个研究课题的PI(项目负责人),陈海天对于基层尤其是相对偏远地区的基层产科的基础条件有着最直观的认识。
在日益发展但幅员辽阔的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特别在医疗和教育两个重要民生领域。以经济发展名列前茅的广东省为例,粤东、粤西地区仍存在许多欠发达地区,即使在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也仍然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边远地区。
在产科领域,存在三大矛盾:医疗硬件、设备的配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矛盾;孕期保健的急迫新与欠发达地区物理空间、交通条件间的矛盾;随着二孩、三孩政策出台,高龄孕妇增多,对医疗高需求与就近医护人员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
也正是基于此,该课题计划在广东地区的3家有代表新的县级医院(封开县人民医院、阳春市人民医院、紫金县人民医院)及其下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一项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干预试验,探索基于穿戴设备(体重、血压、血糖、胎心监护)和移动手机软件(膳食、运动)的新型远程医疗技术的孕期保健模式的建立对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特别是对降低孕产妇合并症发生率的作用。
三个县域内的孕妇从孕16周就可以免费使用多生命体征监测仪(监测血压、血糖、脉率等),到了孕晚期,就能免费使用远程胎心监护仪。除了押金,设备租金和数据判读费用均全免,押金在归还设备时全额退回。孕妇可以使用设备和对应的手机软件监测并上传数据,由AI及医生对数据进行判读,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通过建立新型的孕期保健模式,实现远程监测和干预,有望改善欠发达地区孕妇的妊娠结局,特别是降低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甚至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缺氧等严重影响母儿健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网底到网顶
人工智能和三甲专家都参与进来
这一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明显在提高诊疗效果的同时,降低经费预算。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可以在三级联动机制下有明显的提高,并给基层医生带来更多的技能和技术的指导。“同时,不受地域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限制,让不发达地区的孕妇可同时享有平等的医疗诊治,而胎儿的健康也得到更全面的保障。”陈海天表示,在新冠疫请防控背景下,这种新的远程医疗模式可减少出行带来的孕妇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更好地对胎儿健康实现社会层面的保护。
据悉,按照课题设计,入组后孕妇上传的数据,先由基层医护人员和人工智能同时进行判读,再由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复核,复核的过程也是对基层医护人员的一种培训指导。陈海天介绍,该项目计划通过建立基层卫生院、县级医院、三甲医院的三级远程孕期保健联动机制,从网底到网顶都有专业的专家、辅助AI参与其中,为母儿健康提供保障。
根据项目规划,临床入组将于2023年6月结束,整个项目计划在2024年底结题。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