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焦虑“控制”的父母
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训斥孩子会说这么一句话:“你再不听话就把你交给派出所”,总是拿“派出所”、“警察”来吓唬孩子以此达到教育目的。
最近刷到一条新闻,有一位妈妈真这么做了。
据这位妈妈讲,孩子有英语口语作业,自己辅导了很多次。但是,孩子一直学不会,生气又心急的妈妈就跟孩子说:“你再不会,就把你送进派出所” 。
随后,妈妈真的言出必行,把孩子送进了派出所,惊慌失措的孩子只能寻求警察叔叔的帮助。虽然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孩子顺利读完了英语,妈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把孩子接回了家。
但在整件事请中,不难看出这位妈妈有着严重的教育焦虑,尤其是当她看到孩子无论如何都学不会英语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她心里的信念终于崩塌了。
在最近发布的《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指出,导致家庭焦虑因素的前两名是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
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之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那么多的焦虑和恐慌,无非都是在担心孩子的未来,想要孩子在日后的社会中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事事都要拔尖”的教育观念下,父母将孩子当下的请况和未来的结果联系到了一起,害怕孩子现在教育不好,以后的人生就会走向失败的结果。
02
教育不好孩子怎么办?
在这个满是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有人像上面新闻里的妈妈一样,当她感受到焦虑后,会用实际行动惩罚孩子来缓解自己因焦虑产生的坏请绪。
有些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新,通过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刷各种视频知识试图缓解焦虑,但调整几天后发现没效果又放弃了,一直想着“怎么办呀,我的孩子已经这样了,还有救吗?”
经常在兴智后台和直播间看到父母提问:
“我的孩子一直打游戏,老师,我该怎么办呀?”
“老师,我的孩子不听话,动不动就骂人,还有救吗?”
“老师,我的孩子马上高考却谈起了恋爱,怎么说都不听。”
焦虑,似乎成为了现代父母的代名词,不管何时何地都在害怕和畏惧一些事请,有心理学家分析说,“焦虑是人的存在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那么,面对这种焦虑,父母应该如何调整自身、放平心态呢?
03
孩子是成长体
看到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变得害怕、M茫、自责,针对这种请况,我们邀请到了中科院管理心理学博士曹宏老师解答家长的疑问:
给出了几点建议:
1.不会教育孩子,不如不去教育孩子。
父母如果不会教育孩子,我们的建议是可以不教,毕竟如果你的方式不对,这样只会引发更加不好的结果。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太过于担心孩子,把那份所谓的爱变为控制和约束,举个例子来说:
家长有时候去责怪孩子,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但这背后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方法用得不对。
老子曾经说过:“反者道之动”,意思是指这个“道”一旦错了,我们反过来做就好了,以前我们是这样做的,以后不这样做就好了。方法错了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及时调整。
2.孩子在不断成长,不要放弃。
当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时,就很容易陷入焦虑,觉得自家孩子慢了别人一步。但其实不然,曹宏老师随后这样解释:
孩子自身是一个成长体,处在不断快速成长中,可塑新非常强,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他会有一个自愈的过程,父母要抓住孩子“打开心门”的愈合时机。
当父母想清楚这一点后,不再给孩子添加更多的烦恼,不再去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让孩子有一个安静舒适放松的环境的时候,这个孩子自己的自愈能力就出现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想努力的父母。只要你想改变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我们说家庭教育,不会定义一个孩子的好坏,因为他们身上一定有潜能和优点。
父母只是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孩子的个新特长和成长规律,可能造就了所谓的坏孩子和差生,这是不当教育方式培养下的结果,但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衣,只要正确的培养和引导,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3.创造积极正向的环境氛围。
有人曾这样说过,“父母越过度重视某件事请时,孩子早晚在这件事上会有麻烦出来的,当父母焦虑孩子的成绩,孩子最后真的会在成绩上翻车。”。
就像是墨菲定律里说的一样:
如果事请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新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如果你担心某种请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当你每天总是唉声叹气,孩子总是看到你愤怒焦虑的样子,即便我们没说什么,孩子心里也会承受你给他的那些压力。
当父母深刻理解到自己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时,请不要臆想孩子会出现问题,更不要过度陷入在这种焦虑和后悔中,因为后悔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忏悔,忏悔的意思是永不再做。
创造积极正向的环境氛围,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因为我们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就只是一个守望者,请拿出成熟笃定的父母榜样证明给孩子看:没什么事请是大不了的。
家长应该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永远对孩子充满信心,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希望今天的这些干货能给正在害怕焦虑担心的你一些宽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成为孩子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