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忧心忡忡地说,她儿子从小就喜欢争强好胜,进入小学后更是立下flag,成绩要保持在班里前三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儿子还给自己制定了奖惩机制。
我们恭喜她,这么争气的孩子,你发什么愁呢?
朋友发来一个无奈的表请,说儿子竞争意识太强了也不是好事。
朋友说,有一天她去接儿子放学,儿子看起来不太高兴,一路上闷闷的,朋友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
到了家,儿子流着眼泪问她,为什么他的成绩总是比不上李逸凡(儿子班里的一位学霸),这次也是,就差两分,他就是班里第一了。
朋友安慰儿子,你做得很好了,第二名也挺好的。考不了第一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掌握所学的知识。
儿子好像明白了,但一整晚都提不起经神,请绪也不高。
朋友说,儿子进入小学后,成绩其实挺好的,基本能排在班级前三名,但他总是和一个叫李逸凡的男孩比较,人家成绩也很好,好多次比他考得好,儿子就很有挫败感。
朋友忧心的是,儿子才二年级,就有这么强的竞争心和胜负衣,对他的成长真的好吗?
这位朋友和她的爱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好强的人,这也体现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上。从孩子小时候,他们就鼓励孩子要力争上游,通过竞争,使自己快速成长。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机烈,成年人在工作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和同伴竞争,和同行业竞争。可是,小孩子也需要从小竞争吗?
恰好我重读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书,读到了一篇关于孩子竞争的文章,于是我分享了其中的观点给朋友。
对于竞争,尹建莉老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在她看来,让孩子从小竞争,会削弱孩子内在的力量,让孩子在竞争焦虑中成长,更容易自卑和心理失衡。
更重要的是,过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对孩子有三方面的损害:
其一,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其二,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其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所以,尹建莉老师并不提倡孩子竞争。
她建议父母们不要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可以给孩子做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
以前我对这个观点还将信将疑,但陪二宝经历了幼小衔接,以及陪她走过小学一年级,我才慢慢明白,与其让孩子去竞争,不如鼓励孩子向内积累,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二宝在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开始教他们幼小衔接的知识,学拼音、写简单汉字以及数学。
那时我发现,老师教的知识,除了10以内加减法,二宝啥也不会。
可把我急坏了。
看着班里其他小朋友发在群里的作业,字写得好看,数学已经会20以内加减法了,拼音字母也写得很规范。
我更着急了。
我鼓励她,你看班里的某某同学,字写得真好,算术题正解率很高,拼音也写得不错,你要向人家学习呀,努力一些,争取赶上他,并超过他。
但我发现,这并不起什么作用,相反很打击二宝的自信心。
当我一次次要求她向哪个同学看齐时,她嘴上虽然不说,行动上却表现出了反感。
那段时间,我们的亲子关系很紧张。二宝努力着,但成效却不大。我辅导她,鼓励她向某某同学看齐,她通常沉默着。
终于有一天,她问我,是不是她学不会写拼音,字写不好,我就不喜欢她,而是喜欢别的孩子了。说着,她小声地抽泣了起来。
我在那一刻意识到,强行让她去和别的孩子竞争,到底是伤害了她。
她从小就很乖,对学习,她并不排斥,她努力在学,但也许是年龄偏小,也许是还没开窍,有的内容不管我怎么教,她都学不会。
那种感觉就像,我本来有一本绝世武功秘籍,想传授给她,可她连基本的扎马步都不会。
我决定转变方式。
首先我承认,二宝就是个普通的、不够聪明的小孩,她在学习上有一些慢,有一些吃力,我不能再让她去和优秀的孩子比,让她更加没有自信。
接下来我告诉她,以后咱们不再和别人比较,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坚持努力,每天都有进步,就很好了。
我也安慰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静待花开,静待花开。
差不多零基础进入一年级后,二宝的表现果然如我所料,成绩在班里垫底。
但让我欣慰的是,她真的每天都在进步。她会写拼音了,也明白了数字的分解是怎么回事,她的字也越写越好了。
老师对她的评价,从一开始的认字不多、做题慢、不会听课,到慢慢进入状态、进步明显。
她的试卷,从五十几、六十几、七十几到八十几,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她两门功课都考到了90多分,获得了“进步之星”奖状。
我很满意,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及时调整方向,鼓励二宝做好自己,慢慢进步,而不是消耗能量在和别人竞争上。
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是呢,何必去和别人争呢?
对孩子来说,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父母与其让孩子耗费心思与能量去和别人竞争,陷入焦虑和不自信中,不如让孩子专注于自身,向内发展,积累能量,总有一天,孩子会成为更棒的自己。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