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篇 带孩子放风筝(二)
(接上篇)放假的第二天依然天气晴朗,春意盎然。我想前一天儿子放风筝玩儿得那么高兴,就趁热打铁,还是带他去放风筝,让他继续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可是没想到儿子却断然拒绝了,还是想在家里玩儿玩具。没办法,强扭的瓜不甜,我就陪他在家里玩儿。
可是一直到下午,他还是丝毫没有想外出的意思,我指着外边说:
“你看外边天气多暖和,一会儿太阳就落山了。晚上有点冷,想出去都不行了”
“可是我觉得玩儿玩具有趣呀”
儿子还是拒绝。
“要不这样,你要是出去玩儿,回来我让你多看两集动画片”
实在没办法,我只好使出了“杀手锏”。
果然奏效,虽然儿子很不请愿,但还是跟我一起出去了。但是到了外边,儿子好像干什么都没太大兴趣。我想带他放风筝,他说不放了,昨天都放过了,过几天再放。让他踢球,他也说没意思。只好带着他骑着平衡车到处逛,最后来到了一个小草场上。
草场上恰巧有他的一个同学,可能因为疫请很久没见了,两个小家伙见了面显得格外亲热。然后就一起说说笑笑地玩儿滑梯,把我这个拿着各种运动用品的老爸晾在一边。不过没一会儿那个孩子被家长领走了,儿子又悻悻地骑着单车吵着要回家。没办法,只好带他回家了。
不过我也知道怎么让儿子到户外运动了。放假第三天,约了一个与儿子总在一起玩儿的同学,到我家附近的小草场上一起玩儿。我想不用到太远的地方,孩子们只要见了面一起玩儿,哪里都是天堂。果然那个孩子在家里也呆得很闷,见到儿子就显得高兴异常。我把风筝递给了他们,但是直接被两个小家伙无视,儿子一把拿起装玩具的袋子,把带来的玩具散了满地,然后两个小家伙就在春风里,在阳光下,一起玩儿玩具。
他们玩儿得非常投入,有时一起玩儿打仗,有时相互追逐,有时静静地商量着什么。小草场里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也吸引了两个其他的小朋友,他们四个就一起快乐地玩耍着。
快到午饭时间了,我叫他们停下来,那个孩子的家长也过来接他了。谁知两个小家伙都不想回去,又哭又闹。没办法只好又让他们玩儿了一会儿,最后只能让他们在哭声中含泪道别。
想想也挺有趣,本来怎么叫儿子他都不到户外活动,结果却要用强制的手段让他回家。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他是否喜欢,是否有内驱力。如果他不喜欢,即使用强制的方法,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相反的请况,我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无为”的力量。
孩子与成伦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即使是成伦,不同人的想法也是大相径庭。孩子的思考方式是非理新非逻辑的,他们是“右脑生物”,所以如果想要让孩子做什么事,一定要换位思考。即使无法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也要认清目标是什么,不要把方式当成目标。为什么踢球是户外运动,放风筝是户外运动,玩儿玩具,互相追逐就不是呢?这些成伦不认可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让孩子快乐,强身健体的目标。快乐不是强加的,而是要内心感受的。
看着手里的风筝,我觉得孩子就像这风筝一样,家长就像放风筝的人。而风筝线就像家长对孩子的爱。很多家长想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于是他们把线收得很紧。于是爱过了头,弄得亲子之间非常紧张,针锋相对。家长却忘记了要控制的目的。
但是面对风雨的是风筝,它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借力,去躲避狂风,以让自己飞得更高。孩子们需要家长的爱,需要家长帮他们把握方向,让他们心有所系。但并不是因为爱,他们就要失去自我,活成家长想象成的样子。所以如果爱太紧,爱太累,他们可能会挣TUO,会断线,会飞往不知何处。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忘记初心,忘记目标,别让风筝断了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