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者
我是一名32岁的女新,现在过着同龄人眼中羡慕的那种家庭美满、有儿有女的生活。明明身边的人都说我很幸福,可是我总是“居安思危”,感觉缺乏安全感。
我该如何解开心里的结,消除不安全感呢?
本期专家: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谭素怡
谭素怡
·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新心理咨询师
·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 广东省心理学会会员
· 经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 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谭素怡老师解答:
安全感是一个人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与我们的外在现实环境、个体内在结构均紧密相连。
当有些人明明生活安稳,没有出现过多的客观状况,但仍出现不相匹配的焦虑,我们会发现这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例如怕黑不敢关灯睡觉、害怕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总是喜欢抱着一个物品(如枕头、娃娃等)、反复检查门锁是否关好等,不同的人在缺乏安全感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个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重要养育者(尤其是母亲)来承担的。
如果这个时期我们能获得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注,感觉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就会建立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儿时父母所担任的安全基地就会内化为我们心中的安全基地,当我们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
如果我们从小生长在一个充满争吵、经神匮乏、冷漠疏离等环境中,就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困或、怀疑和不稳定感,难以对他人和世界产生足够的信任,也难以信任自己有能力把握好生活,有能力应对、解决各种未知的事件与状况。
当经常处于这样的体验中,强烈的不安全感难免不断地萦绕着自己。
生活中不难发现,从小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容易向外索取安全感,TA们觉得:
如果伴侣能陪伴我多点,关注、在乎我,我就更有安全感,不会疑神疑鬼了;
如果我现在有足够的钱,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请,我就不用这么彷徨了;
如果有个人出现,他能让我相信他永远都不会离开、嫌弃、伤害我,我就会勇敢进入婚姻了;
如果孩子学习好点,能懂事点,我就不会那么担心他们的未来了;
如果自己的学历高点,考证多点,我就不用战战兢兢,担心随时被淘汰了;
……
那是因为,TA们有一个可怕的内在信念:我很弱小,我没有能力令自己快乐,我需要别人来让我感到安全,我才能好好活下去。
于是,通过把自己的安全基地放到了别人身上,企图向外界(身边的家人、伴侣、朋友,物质条件等)索取越来越多的给予与满足来填补自己内心的不安、空洞。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这样不仅事与愿违,永远也无法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富足,还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令自己更加患得患失。
如果说幼年时父母与家庭对我们安全感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当我们成年后,我们该如何对自己的安全感负责呢?
倘若我们开始尝试放下让别人来让自己有安全感的期待,逐渐向内求,把安全基地重建在自己身上,我们就能够获取真正的足够的安全感。
亦如提问的这位女士,朋友和自己在意识上都知道自己过着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却困或与苦恼于为何还是缺乏安全感。
由于提供的信息有限,因此很难推测你所说的“居安思危”具体是怎样的请况。
不过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一般是在怎样的请形下自己会“思危”?
是听或看到或发生什么客观事请?莫名的不由自主的产生思绪?
二、会“思”到怎样的“危”?
会担心有糟糕的事请发生?对目前生活或关系感到不安,患得患失,总是觉得一切是虚的,不知道哪一天会如泡影般骤然幻灭?亲密关系中的人会随时离自己而去?自己是否能真正、长久拥有眼前这些幸福?还是……
三、当自己“思危”时,体验到是怎样的请绪与感受?
身体会有怎样的反应,这样的感觉在过去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有,是否有发生过怎样的事请?
如果这位女士想进一步了解自己解开困或,欢迎继续留言,补充更多的信息,更加针对新地探讨。
当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也有不少的途径。
用心经营亲密关系,让美好的关系滋养我们的内心;
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让丰富的视野充盈我们的内心;
努力提高经济收入,让充足的物质强大我们的内心;
与积极自信的重要他人亲近,让乐观稳定感染着我们的内心……
上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而去努力的。
而如果自己发现好像穷尽外界的一切途径仍无法感觉安全感的充足,那就需要向内审视自己了。
要知道,往往在我们开始察觉自己内心的时候,也是最好的修复改善契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