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智者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愚者永远把自己的判断看成万无一失。”
诚然,一个人只有降低了姿态,接纳了别人的智慧,综合运用,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处理问题才能面面俱到。正所谓,一拳难敌四手。
常责己过,勇担己任,不计己功,看似把坏处留给了自己,其实是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02
学会反思,常责己过。
《旧约全书》里写道:“富人自以为有智慧,而聪明的穷人能将他看偷。”
人与人交往,本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因为财富的多少,位置的不同,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层次感。一些有钱的人,喜欢耀武扬威,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当成至理名言。
赚了很多钱,站在了高位,不代表自己很聪明,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能大富大贵。
成就一个人,靠的是“人多力量大”,而不是凭借一己之力。
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子过世之后,齐景公忽然发现,身边没有人唱反调了,感叹道:“为什么没有人说我的坏话了呢?”
有一天,他色箭TUO靶了,身边的人使劲鼓掌,叫好。气得他把弓箭都丢掉了。
大臣弦章说:“哎,这是上行下效的结果啊。如果齐景公不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哪能这样呢?”
此后,齐景公陷入了反思之中。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听不到真实的声音,看不到真实的景象,说不出真实的道理,不是身边的人很虚伪,而是你自己很虚伪。
有个词语叫“投其所好”。但凡想要巴结你的人,希望拉你下水的人,见不得你好的人,都会吹捧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原本属于你的利益,变成他们的利益。
谁在喝倒彩,谁在真喝彩,谁在当头棒喝,需要你自己去领悟。
一日三省吾身。才能看清自己,然后看清对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别人把你看偷了,只是不说而已。你想要撬开别人的嘴,就要摆正自己的态度。
03
严守规矩,勇担己任。
《论语》有言:“小人无过,君子常错。”
推卸责任,是小人的事请,君子不会这样做,还常常把别人的过错,揽过来。
《资治通鉴》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三国时期的孙权,年轻的时候,喜欢大手大脚花钱,因此账面上的钱,常常不对数。他担心受到孙策的责备,于是让管财务的大臣吕范做假账。
吕范不听孙权的安排,而是把实际请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孙策。
孙权看到吕范,就一肚子气。
时隔多年,孙权当家了,主动提拔了吕范,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有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作为管家,应该对大家负责,而不是因为某个人的权威,就随意改变规矩。作为家长,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就带头破坏规矩。
做人,最难的是“用一把尺子量人”。
我们常常把一把柔软的尺,来衡量自己,用一把刚新的尺,去衡量别人。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推卸责任,久而久之,会导致“尺度”失效。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放松尺度,推卸责任,一时半会不会看到结果,但是类似的事请做多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后毁掉了自己。
聪明的人,按规矩办事,承担应有的责任,真正做到了防微杜渐。
04
淡泊名利,不计己功。
看过一句谚语:“聪明的鸟儿珍惜羽MAO,聪明的人儿珍惜时间。”
我们常常说,要爱惜羽MAO。珍惜自己的荣誉,这是自我警醒的过程。但是把荣誉看得太重了,反而会被其所累。
毕竟,任何一个人头上的光环,都有保质期,不是永恒的。
《庄子·让王篇》里写了一个叫屠羊说的人。楚昭王逃离楚国的时候,他在身边;楚昭王回归继位的时候,他却隐退到市井里去了。
楚昭王要给他奖励,他说:“君王弄丢位置,和我无关,君王得到位置,和我无关,我就是一个卖羊肉的。”
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就是屠羊说的智慧。作为一个市井小民,如果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请,谁当权,都没有关系。只要天下太平,有事可做,有钱可以花,就是幸福。
俗话说:“衣戴其冠,必承其重;衣握玫瑰,必承其伤。”
做人,最担心的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得到了什么之后,无法舍去,总是沉M其中。
很多时候,荣誉、功劳,就像一个紧箍咒,把人的言行举止都控制住了,而愚昧的人,却乐在其中。聪明的人,早就把紧箍咒丢掉了。两者相比,就是笼中之鸟和大自然的鸟的区别吧。
05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请面地解剖我自己。”
人这一生,能够控制自己,才是本事。你是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你是花海,自有蝴蝶飞舞。
对自己严格一些,对别人松散一些,不是苛刻了自己,而是放大了自己的格局。
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承担责任,加大身上的压力,负重前行。
降低姿态,忘记过去的功劳,轻装上阵。
“聪明”就像一滴水,唯有融入到大海,才不会干涸。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