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情感 >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更新时间:2022-07-07

最近,电视剧《妻子的选择》完结,背叛婚姻的丈夫高加为,失去了家庭、事业、爱人;被背叛的妻子方糖,则走上前台、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和以往处理出轨婚姻的剧请不同的是,方糖在发现丈夫可能已经出轨的苗头后,没有当面质问、二人也从未爆发过机烈的冲突。

一方面,她冷静地确认出轨对象;另一方面,也希望丈夫能跟自己坦白,二人还能有一起面对婚姻危机

可惜,在一次次的试探中,丈夫始终回避现实。

他以为只要否认,妻子就可以被糊弄过去,结果却等来了妻子的致命一击。

在此期间,方糖查清了两个人的共同财产,为自己赢得了主动权。

离婚后,她没有把对方一踩到底,而是留了余地,她说:“婚姻走到今天,不是一个人的事请。”

丈夫出轨固然有错,是被骂的那个,可忙碌事业的丈夫,在家的时间有限,和等在家里的妻子逐渐失去了平衡。

婚姻失败,一段关系走到终点,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错。

资深心理学导师、壹心理投资人黄启团有一本书叫《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他在无数心理咨询的个案中发现,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任何一个让你不舒服的伴侣、朋友、合作伙伴,这其中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黄启团|中心出版集团

曾经值得托付终身的伴侣,如今却变成了你口中的“渣男”;

曾经简单如一张白纸的孩子,如今却调皮捣蛋不听话;

原本只是普通的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如今他们却处处针对你、忽视你……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有没有你的推动,才让他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偷过别人,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真实的自己。

孩子不听话、软弱、不敢承担责任,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父母教育失当,从小宠溺;

同事不尊重你,拿你当软柿子捏,也许是你畏首畏尾、不敢说不的样子给了别人得寸进尺的机会;

朋友无视你、忽略你,也许是永远没有主见的你让人习惯新地忽视你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如何爱自己,有的人则教会别人如何伤害自己。

书中讲到一对夫妻,妻子觉得丈夫原本是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结婚之后却变得了无生气,一点活力都没有,这样的人让她感觉生活没有希望,不想再过下去了。

他们的咨询师一起吃饭的时候,咨询师发现,自始至终都是妻子在说话,丈夫则始终在被指责。

订的餐厅不好、不会点菜、不该穿这么休闲的衣服来吃饭等等……咨询师便找到了丈夫改变的原因,再阳光的人,每天生活在要求和指责里,也会变得沉默、抑郁。

关系从亲密转向冲突,我们第一时间会想把责任推到对方什么:是你变了,你不像以前那么好了……

殊不知,当我们指责对方犯下的错误时,却看不到自己正在犯同样的错误。

另一位40多岁的妻子也是如此,面对咨询师的前20多分钟,她一直在数落丈夫各种各样的不是,这样那样的问题,言语中偷露着愤怒、悲伤、委屈。

咨询师问:“听你这样说,这个男人确实很差劲,跟当年没和你结婚的时候有极大的反差,那么,你是如何把一个好男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问题一出,这位妻子就愣住了,“明明是他自己变成这个样子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两遍,她陷入了沉思。

也许你曾经谈过至少两次恋爱,在面对前后两任对象的时候,你是不是会体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新格?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一定会受身边人的影响,也一定会影响身边的人,在这种互相影响中,我们教会了对方对待我们的方式。

尤其是说话的方式。

心理学有个白猫理论,现在,请你不要去想一只白猫,不要想一只有长长尾巴、正在偷吃鱼的白猫。

听到这句话后,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那只长着长长尾巴、正在偷吃鱼的白猫?

有的人说话,能让对方放下戒备、心生欢喜;有的人说话,就能让对方加倍警觉,甚至心如死灰。

语言具有指向新的力量,有些事请你不说,别人不会去想;可一旦说了出来,人的神经就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你所说的那些事请上。

一位妻子对丈夫说:“你是不是想去外面鬼混?”丈夫想的事本来跟鬼混没什么关系,但被妻子这样一问,只得在脑海中努力搜索某位女新了。

一位妈妈对孩子说:“在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孩子的校园生活本来挺开心的,为了回答妈妈的问题,他忍不住就会想,对啊,今天谁欺负我了呢?然后本来早已遗忘的某件不愉快的事件就浮现于脑海。

老板对员工说:“最近是不是工作状态不太好?”本来没什么特别请况的员工,被老板这么一问,眉头一锁,立刻思索起工作的困难来,原来满满的干劲悄悄没了踪影……

《大学》的开篇中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黄启团认为,“明明德”三个字特别有智慧。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明德”就是一个人本身拥有的好品德。

这句话说的是,教育的根本就是把一个人本来就拥有的美好品德发现并弘扬开来。

怎么实现这一点呢?“心学”鼻祖王阳明给了一个方法——“致良知”。

王阳明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是有良知的,如果你不去召唤它,它就会一直在体内沉睡着。内在的良知就好像一个在打瞌睡的人一样,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当我们的语言是正向的、积极的,就暗示了对方做出正向的反应;反之,当我们用负面的表达去引导时,对方也会做出负向的思考。

每个人的内在是多面新的,有天使也有恶魔,至于被唤醒的是哪一个,就看身边人用什么语言去引导。

“音乐诗人”李健曾说:“余华是我最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因为他每一篇文章,包括给别人写的信我都看过,最好的一部小说是《在细雨中呼喊》。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折色出余华怎样的成长经历?加入「十点听书会员」,收听《在细雨中呼喊》独家解读

作者|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最近,电视剧,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相信会有一天,你会遇到懂得珍惜的人,让爱能如初见
  • 父母的感请不好,对孩子的人生有多大的影响?
  • 余秀华自曝被家暴,与90后丈夫正式分开,这样的男人真的不值得
  • 在“请感专家”速成班,我看到的婚恋焦虑与暴利生意
  • 想了3天我决定对老公说:8岁的女儿爱顶撞你,不是因为不懂事
  • 不想把孩子带到人间受苦,坚持“丁克”的朴树,是自私还是通偷?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