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熬夜看了部纪录片,纪录片里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妈妈Tina。
在《从洛杉矶到新加坡,从海淀到昆明,华人妈妈从未停止过的教育内卷》里,我写过Tina儿子彬彬龙,这篇文章我想重点聊聊Tina。
Tina有过两次婚姻,她最向往稳定的生活。
01
Tina带着跟两任丈夫的两个孩子,经营一家社区咖啡馆。跟纪录片前几集的妈妈相比,Tina似乎有些不同。
洛杉矶妈妈静涵,花重金给6岁的女儿请花滑冠军当教练;
上海妈妈阿胖,一家上阵有人保障后勤有人专门机娃;
新加坡妈妈秀玮,一边上班一边搞副业,给女儿制定求学规划一步步实施。
生活在昆明的Tina,对两个孩子的教育规划有些不同。
Tina生在贵州,长在南京,求学工作在广州,她在广州结了两次婚。
她的第一段婚姻,是跟一个巴基斯坦人结婚,生下儿子彬彬龙。在儿子2岁的时候,这段婚姻结束了,Tina带着彬彬龙生活。
一年后,Tina再婚,生了女儿可可。当时丈夫向往大理的生活,在女儿2岁的时候,Tina一家就去了大理,开了一家社区酒馆。
Tina说,对第二段婚姻,她是全力以赴的。但终究还是没有走到最后,这段婚姻维持了10年。
婚姻结束后,Tina决定离开大理。一方面是告别过去,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彬彬龙是个中巴混血,他说,他很不习惯别人总盯着他的样子,他就是跟中国孩子一样长大的啊,可又的确跟别人长的不一样。
到大理后,7岁的彬彬龙先是在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总是感到被孤立。Tina就把他送到一所以自由著称的私立学校,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
等到要升中学时才发现,小学学的东西太简单了,没办法跟普通中学对接,只能把13岁的彬彬龙送到昆明读国际学校。
后来,Tina也带着可可来到昆明,开始了一家三口新的生活。
02
每个父母都要面临给孩子选学校的困或,Tina也不例外,但彬彬龙现在的处境,让她有点M茫。
因为疫请,彬彬弄的父亲无力承担学费,Tina支撑一年后也难以承担,只能让彬彬弄退学。
因为国际学校跟国内高考完全TUO节,彬彬龙考不上任何一所普通中学,Tina只能给他找了一所职业学校,但去学校一周,彬彬龙就不想去了。
对未来,这个17岁的男孩也很M茫,他向往国内的大学,可他接受的教育又让他很难走上这条路。
他想过以社会身份参加高考,但平心而论,这个真的太难了,他可能需要从初中开始补基础知识。
有了彬彬龙的前车之鉴,Tina在昆明给女儿选的学校,是走国内高考路线的中学,希望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其中还有个没学可上的儿子,Tina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她坦言,在孩子上学这个问题上,她后悔去大理了。如果她一直在城市生活,让孩子走一条普普通通的路,也许生活能更稳定一些。
但现在,她的儿子,已经失去了接受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
纪录片里的旁白说,Tina经历了很多家庭变故,她最渴望的是稳定的生活。
Tina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去别的同学家玩,她想去看看人家吃啥,她想看看人人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
本来是当笑话说的,可说着说着,Tina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不下来。她也没想过,这个点会让她很难过。
看到这段采访的时候,其实我心里也挺难过的。
对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来说,喜欢去别人家玩,喜欢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什么样子,大概是她想给幸福,给稳定的生活一个具体的画像吧?
当自己再幻想幸福的样子时,能从模糊的影子变成清晰的画面。
03
Tina小时候没有得到的,成了她追求的目标,她格外向往稳定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她心底深深的渴望,才会在她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之后,在不经意间聊起儿时有趣的爱好时,才会控制不住的落泪。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稳定的呢?
有句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门亲,两口子闹矛盾,也从来是劝和不劝离。有妈妈会说,有了孩子就不能离婚了,要给孩子稳定的生活。
我倒是觉得啊,婚姻是稳定生活的一部分,但婚姻跟稳定生活又不能划等号。
孩子眼里的稳定是什么?能吃饱穿暖,爸爸妈妈都爱我,现在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以后一直都是,不用担心明天,这是稳定。
纪录片里有个成都的单亲妈妈辛欣,讲述她8岁的儿子在知道自己有男友之后的崩溃。
孩子哭着大喊,再也没有人爱我了,没有人爱我了。
在他眼里,就算家里只有妈妈,依然是个稳定的家,因为他可以确信,妈妈爱他。
但,当妈妈有了男朋友之后,他预感到了威胁。他觉得妈妈被抢走了,妈妈爱上了别人,不会再爱他了。
可当孩子体会到“妈妈还是妈妈”的时候,他心里的不安全感就会慢慢消除,他依然有他的稳定生活,不用担心没人爱。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心底的安全感,过上稳定的生活!
更多走心分享,关注▼▼▼@柚妈充电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