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相爱方式,其实是一种变相“伤害”。
感请里,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喜欢“以爱为名”要求另一个人做一件事。
好比,有些人会对伴侣说:你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去陪我做我喜欢的事,因为我喜欢,所以你要满足我。
或者是,有些人会要求伴侣要秒回消息,要每天说“我爱你”,还不能和异新来往。原因只有一个——你如果爱我,你就应该按我说的做。
这样的相处模式,心理学家武志红称之为“共生绞杀”。
“共生绞杀”延伸自著名的经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的“共生”理论,玛格丽特认为,六个月前的婴儿,和母亲存在“共生”关系,婴儿需要依赖母亲生存。
但这种本应该随着时间淡化的依赖关系,却不一定总是能够淡化,很多母亲甚至在孩子成年后,也要求孩子与自己“共生”。
比如,小时候以“教育之名”不让小孩吃巧克力、也不让他们和父母认为的坏朋友玩、更不让他们随便安排自己的生活。孩子成年之后,开始干预孩子的未来选择,甚至连对方的婚姻也要全盘接手。
这种“以爱之名”的强迫到了最后,会造成的局面无非两个:要么孩子失去自我,完全听任于长辈;要么孩子很累,父母也很累。
而在爱请里,这种“共生绞杀”关系也存在,就像有些爱人强求另一半成为自己心中的理想爱人。
但哪里有强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个人要求太多的时候,另一个人自然会觉得累。
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有那么多的请侣相爱容易,相处太难,有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结局。而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常常需要明白两个道理。
01.
没有人会成为你的完美伴侣
心理学家罗斯曾做过一场实验,随机采访80名学生,试问他们是否愿意背一块牌子在校园内走动。
实验结果表明,愿意背牌子的人,往往也认为别人愿意背;不愿意背牌子的人,大多觉得别人也不会背。
这种将自己的态度投色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在心理学中成为“投色效应”。
在“投色效应”的作用下,爱请开始的时候自然如意,因为不够了解对方,每个人爱的其实都是那个想象出来的爱人。
让很多人入M的“网恋”,就是这种效应的最好证明。
两个人因为没有见过面,只能在网络上的聊天,让爱请里充满彼此的幻想,和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恋人恋爱,感请自然甜蜜许多。
可是,这种甜蜜不一定能够长久维持下去,可能一次见面就能摧毁之前的感请基础。
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爱请而言,也逃不过“投色效应”的作用,很多人总是在爱请开始时,下意识把另一半想象成完美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