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卿 闲
去邮局,适逢中午,要办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吃饭去了,我便在那里等。那天不是周末,邮局里很冷清。旁边的窗口是寄送包裹的,窗口内的工作人员正在一堆包裹间忙碌着。说是包裹,不如说大麻袋合适,装得鼓鼓的。我暗想,如今物流快递业如此兴盛发达,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寄送物品呢。
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女子,三十多岁的样子,不高,很瘦。最触目的是她的手,各提了三个手提袋,满满的都是衣物。她走到邮寄包裹的窗口前,要寄这些衣物。工作人员搬出来一个大筐子,女子便把手提袋里的衣物一件件拿出来放在筐里,好让工作人员检查,然后装进大口袋里打包。
女子一件件往筐中放,我离得不远,看得清楚,都是老人的衣物,厚实的棉袄,保暖衣裤,女式的男式的都有。还有两条被单,一条是纯棉的,一条是带绒的,看起来很暖和。这女子是要寄给父母吧,也只有女儿家会如此贴心。老人把那绒绒的床单铺在冬日冷冷的床上,多温暖,梦也会是香甜的。
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竟都是来寄衣物的,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的。这邮局本不大,而这几个人和那些物品的到来,使邮局充实热闹起来。看着那些衣物,有一种热请的温请代替了之前的冷清。
大家虽然不相识,却也不陌生地板起脸,而是小声说话,热切地相互帮忙。工作人员检查完了,给一个大口袋,装衣物去,最后还得用针线缝结实了。你帮我撑口袋,我帮你找针线。大家都是因为要寄一份关爱给自己的亲人而格外开心热请。
有一个女子很讲究,不是她的衣着外形,而是她的风格。她看起来其实很普通。检查时,衣物在筐里,所以就乱了,装大口袋时,大家随意就放进去了。这女子不这样,她一一叠平整了,很小心地放,周周正正的。
看她寄的衣物,有老人的羽绒服,MAO裤;年轻女子穿的皮棉衣;孩子的棉服,保暖衣裤,还有一包孩子的MAO袜子。她该是外出打工的母亲吧,连袜子都准备着,这是母亲的周到细心。
忍不住问她,孩子在老家啊?
她有些羞涩地笑了笑,说:“我刚结婚不久。这是给我姐家孩子的,还有我姐,我妈的。”
又问她这些衣服得不少钱吧?她答,两千多元。
我赞她真好,妈妈有这样的女儿真是有福气。姐姐有这样的妹妹、孩子有这样的小姨也是福气。
她笑,然后告诉我,她是甘肃人,而今嫁到了外省。从前,她在外工作,不能给家里人太多照顾,每年都会给她们寄些衣物。她们在老家过得很节省,不舍得花钱。如今她又远嫁,更无法照顾她们,只能每年寄一些温暖回去,这才心安。也是对她们的一点点补偿。
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又有多少人不能和自己的亲人相守相聚?凉风起时,寒意来临,迢迢相隔,我们能做的实在不多。唯有寄一份实在的温暖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