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朋友那回来,手里拿着周云蓬的《绿皮火车》,很是高兴。一是有如此知音感到慰藉。二是得一本好书确实不易。
走过二中不远招呼了一辆的士,钻了进去,确实有点冷,虽然每次出门都会刻意的多穿点。开的士的大哥瞟了我一眼,再瞟了一眼压在我腿上的书,说:细佬,在二中读书么?听到这样的发问,我竟迟疑了半天,心里暗爽,原来我还像十七八岁的高中生,然后爽快的说:嗯。
这样回答,其实也不是故意隐藏自己的一把年纪,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不习惯和陌生人过多的交流。
不要让我去改变自己的习惯,因为我在意自己的态度。
离开学校整整五年了。从那里学到的所谓的知识,对我物质上的获取没有任何的帮助。唯一留给我的好处,也就是一个习惯而已。看书,是我最大的习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习惯,或者说是坚持,给了我很多的自我感动,也有自我的满足。
生活的美好,也就是从心里某个角落出发又回到那个角落的。
心里存着一个美好的向往,而后尽所能的为此追求,在生活的千疮百孔里默默的描绘着那幅美丽的画卷,当最后落笔那刹那的满足,难道不是心灵的一个大会合么?
一直觉得,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良友。一位良友如同一本好书。
他们都是可以陪着我们走一辈子的,无需考虑利益,无需考虑背叛……
我说书像朋友,是的,是朋友。曾记得有人说过,书就像一位久未谋面的请人,一旦相遇,就有干柴烈火般机请。对此,我有些不解。不解的是,看书的衣望从来就不像经虫爬上来后迫切渴望新爱的衣望。一种是细水流长的欣赏和体会。一种是短时间内的双方的满足。虽然两种都会养成习惯,可是不想看书的时候,书是不会自己过来强迫你去读它的。而请人,未必吧……
不止一次的相信,生活是用来塑人的,书是用来救人的。
生活,究竟改变了我们多少,也许你自己知道,也许你知道的知道仍然是个未知。因为生活在继续,人也在兜兜转转的改变着。生活,究竟捆绑了我们多少,也许你有想过,可是你总是忽略。在我的认知里,生活不比天堂,也不比地狱。哪怕它真的就如同一座地狱,那么,书也给了我很多越狱的机会,让我可以寻找自由……
如果说,看书思考写字是你们所认为的装B,那么我希望我自己能装的像一点,再像一点。在我装模作样的同时,我也恳请你们不要学我,因为我担心最后的最后,你们连自己是什么都记不清……
无法忍受是我最大的忍受。改变不了的习惯是我最大的习惯。生活需要忍受,为了心里的一份好的期待,便也心甘请愿。个人需要习惯,只有把习惯养成自己的态度,便也无怨无悔。
把原本的沸腾淡淡暗去,在岁月的河流里,随着流水默默的远去。终有一天,我会流进大海,能够自豪的对着很大很大的天空说一声:我来了!能够对着岸边看似快乐而忧愁的人儿说一声:回来吧!能够对着身边千千万万的伙伴说一句:多好啊!
这便是自由。这便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