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这两句诗,出自于唐代王维的《秋夜独坐》。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山中下着雨,树上的果子给雨一打,朴朴地掉落在地上。屋里点着灯,草里的秋虫不停地在唧唧鸣叫,虫鸣中还夹着雨声。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因为,在这两字中偷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秋果熟坠,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之鸣,伴随着午夜寂静、更深露重,之所以听来声声入耳,在于秋之静。天空疏阔,旷野清朗,突然,丝丝缕缕、高高低低的“瞿瞿”、“唧唧”飘来,倍感其声之幽、之迂、之邃。秋夜独坐的这个人,这时顿然感到此际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际凄凉。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请此景,却尽已在纸上。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我也在凌晨时分,夜凉如水,半梦半醒中,意识依稀恍惚,听得楼下四周满园满耳清脆的秋虫齐鸣,长长短短,急管繁弦,晃晃悠悠,沉沉浮浮,万种天籁汇集成一场浩大的奏鸣曲。秋声浩荡,清冷沁凉,世界反而一下子静了,一年的尘嚣都涤散了,吹远了。有不知身在何处之感,只觉得那声声虫鸣,像要把小楼轻轻地浮起来,整个人像置身在夜SE奏鸣曲的流水溪河里。满耳,满身,满心,只觉得有莫名其妙的寂寥。
虫微弱,其新谦怯,其态隐忍,故生命触须极细,对时令、天气、晨暮、地形的体察极敏,所以,凡悟其语、知其音者,耳根须异常清静,心灵须有丰富的褶皱与纹理,方能共鸣。
秋让生命知觉最细锐、心灵层次最丰富、想象力最驰远。当此际,繁霜降兮,草木凋零,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淅淅沥沥之虫鸣,怎能不勾起满腹的思请与离愁,让人徒然叹息人与万物的短暂,清晰地意识到生命进度,触到某个不易觉察的心念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