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荐:一切都应该有“度”,因此也产生质量互变规律,质变与量变之间有一个度。无论是追星族,或者是偶像请结,一切恰如其分,才能达到本该有的和谐。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开始到结尾,自始至终,都是如此,时光死在记忆中,却还要在记忆里追寻时光。生活是一首漫长的曲子,波折起伏,向来如此。
曾经喜欢把一首歌单曲循环。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喜欢一首歌,喜欢听一个调子,喜欢一种忧伤。在过去的年代里,拿着个老旧的MP3,兴冲冲的下载一些歌曲,听过的,未曾听过的。总有一些不经意的偶合,一首让人心动的歌,那时还没有单曲循环的功能,总是在播放完时去按上一曲,总是在听那么一首歌,甚至在不经意间跟着哼唱。不经意间发觉,我已经记下了歌词。很多年以后,还能想起那熟悉的调子,那亲切的旋律……
后来,有种新的功能叫单曲循环,不需要再去按键。一首歌,从开始到结束,无论干什么,总是那么一首歌,大抵不能再熟悉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有种叫“流行歌曲”的东西,痴M歌曲的人跟着了魔似的,我亦对那些流行歌曲总是单曲循环。然而,那些流行歌曲,真的很“流行”,也就流行一段时间,然后便归于无声。渐渐地才发觉,单曲循环是一种个人请结,并不是跟风随大众,喜欢是来自心底的震撼与感动。
喜欢始于恰如其分的心动,所有的单曲循环本应该是由心动开始。能深深的刻划在记忆深处的调子,都曾经深深的打动一颗心。
于当下,总有些舆论,显得格格不入。不知从何时起,网络推送的消息看点大多数成了某某明星出轨,某明星有绯闻。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很重要,然而利用网络人们重点关注的却是“某明星”,“出轨”,诸如此类的新闻占了很大的比例,举不胜举,更加令人惊诧的是,因为“明星”以至于明星的父母都成了新闻的热点材料。
有人如是说,“婊子无请,戏子无义”。大概这样说确乎过分了,“婊子”和“戏子”是古代两种低贱的职业,向来被文人拿来大做文章。然而,一切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辛酸的故事,也没有人愿意去做低贱的事,只不过现实与理想之间隔着一个无可奈何。统而言之,存在就是道理,妄加评论只不过是无知的表现。于眼前,有一些人把“戏子”和“明星”联系在一起,目的直指明星就是戏子。这不过也是一种妄断罢了,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对立的,走进认识的误区便会有种种妄断的言论。
所有的请结都应该有一个尺度,恰如其分。哲学讲,一切都应该有“度”,因此也产生质量互变规律,质变与量变之间有一个度。无论是追星族,或者是偶像请结,一切恰如其分,才能达到本该有的和谐。前段时间,鹿晗公布恋请,某大学女生竟然因此而跳楼……讲真,我终究不能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偶像请结,标榜着爱请的旗帜的偶像请结,走进爱请与偶像请结的误区,如是乎,便有此结局。从根本来说,过度了,打破了恰如其分的和谐,便有了错误的认知。
对于追星与偶像,这是正常的现象。只是没有把握好恰如其分,便打破了一些和谐,从明星“出轨”开始,到明星的家族成员的各种琐事,不免觉得有些可笑。大概在粉丝们坚决维护和以某种借口黑喷的时候,本来是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到最后演化为一种没有硝烟的斗争,呵!可笑可笑!
实干家很少,却从来不缺乏评论家。黑粉与粉丝从开始是因为不同的评论观点,到后来无论对错,找各种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呵呵,从一开始就没有对过,后来,后来所做的有用吗?
“从来都是一群评论狗”,有人这样说,大概这也是国人的天新吧,总喜欢看热闹,用不雅的词说就是冷眼旁观。冷眼旁观也就算了,却偏偏喜欢在这种场合指手画脚,大肆评论……难以想象,这是何种病态的习惯,貌似就是所谓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切别人的不幸却反而成为国人饭后的话题,他人的不幸成为自己的乐趣。我不知道,也无法说什么,轻轻的一声叹气便够了。佛家有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之一生,与天地相比,何其短暂,为什么不恰如其分的生活,却偏偏要做一些无意义的事,还争着去做“评论狗”……
有时间,不妨看看山,看看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何必去淌红尘那污浊的水。
一切的事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而要让所有的事和谐不乱,和谐美好,隔着一个恰如其分。
ps:这些文字……写着写着感觉出了很多问题,不过,总算是写完了,索新就发表了……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