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拾遗
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叶嘉莹
我讲讲四个高龄老人的故事。
有个89岁的老乃乃,自己一人独居,因为不会用手机团菜,所以很快菜尽粮绝了。
楼上邻居小李知晓后,每次自家团了菜,都会分一些给她。
老乃乃觉得给别人添了麻烦,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所以她每次都强调,
“不要多给,我有口吃的就行,我没东西能给你们,我睡不着觉的。”
终于有一天,一个志愿者来敲门了,送来一箱物资,
“盒马免费给的,不要钱。”
老乃乃掏出钱,“怎么能不给钱呢?”
志愿者连忙摆手,“免费的,不要钱。”
老乃乃不肯收回手,“你一定要把钱收下。”
老乃乃很想要这箱物资,但她不愿免费拿别人的,志愿者只好“逃走”了。
老乃乃抱着箱子就上了楼,然后敲开了小李家的门,
“小李,乃乃有吃的了。”
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欠了大家,现在终于有东西可以回报了,老乃乃开心得不得了。
自己都那么处境艰难了,却依然想着不要亏欠别人,欠了一定要超一点还回去,老乃乃活得实在太体面了。
这是大V李冰清讲的两个老人,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一个98岁,一个96岁。
夫妻两人都确诊了,被要求去方舱隔离。
邻居们得知后,首先没担心自己的安全,而是担心老夫妻的安全,因为两人实在太高龄了,
于是就对工作人员说:“新闻里说的,他们这个年纪的老人,可以考虑在家隔离,我们都同意他们在家隔离。”
工作人员很负责,“不行啊,在家隔离,把大家传染了怎么办?”
邻居们觉得可以不去,工作人员要求必须去,双方就在那里理论上了。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这对老夫妻慢慢走了出来,躬身对邻居们说:
“谢谢大家了,我们决定跟他们去,我们年纪那么大了,反正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不想拖累大家。”
我真的很敬佩这对老夫妻,自己都那么高龄那么羸弱了,但想的却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不要让邻居们为难,让人既敬佩又泪目。
32岁的涂小鹿,是上海一个小区的志愿者,她所在的小区,有位89岁的独居老乃乃。
老乃乃身上MAO病挺多的,牙齿掉光了,只能吃很软的食物。耳朵也聋了,靠助听器才能听见。一只眼睛也坏了,基本上看不见东西。
涂小鹿知道后,就比较关照她,比如会做很软很软的蛋糕,给老乃乃送过去。
一来二去,两人就熟识了。
要是换做其他有的人,抓住了涂小鹿这根救命稻草,肯定是怎么都不愿放手的,但这个老乃乃却极有分寸感。
涂小鹿这样说:“每次见面,虽然她都有很多话想说,但只要我有事,她就会马上离开。
如果工作日我去找她,她都会说你要是开会的话,就赶紧上去。”
每次涂小鹿送了老乃乃东西,老乃乃都会找机会进行回礼,
“比如我送了她一幅自己画的《星月夜》,结果她就送我一本梵高的画册作为回礼。”
比如5月8日母亲节这天,涂小鹿就团购了风铃花,给老乃乃送了过去,因为老乃乃特别喜欢花。
送花过去的时候,看到老乃乃家的机蛋没了,于是5月9日早上,涂小鹿又团购了机蛋送过去。
这天中午的时候,老乃乃给涂小鹿送来一封信,信里面夹着20块现金:
“小涂,昨天母亲节,你送了两次鲜花来,我十分高兴!
今天又送机蛋来,不适宜,因为它是吃的食物。
因为你们急于开会,不耽搁。蛋钱一定收下,这样,以后可以交往。”
老乃乃特别喜欢画画,她退休前是美术老师。她也特别喜欢写日记,已经写了好多本日记。
涂小鹿翻开一本日记,看见这本日记的前面,写满了对自己的要求,整整有30个词:
爱人、忍耐、宽容、慷慨、感恩、温良……
她都那么老了,她身体都那么多MAO病了,但依然爱人、克己、感恩、慷慨,实在是让人敬佩啊。
我为什么要讲这几位老人呢?其实我想说说“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这个概念,是诗词大家叶嘉莹提出的。
什么是弱德之美?叶嘉莹这样诠释:
“弱德,是指人处在艰难困苦之下,是指人处在重大不幸之下,是指人处在强大压力之下,仍然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
“弱德之美不是说你软弱就是美,是说你要坚强地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
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
叶嘉莹为何提出弱德之美,她就是想强调大环境下的个体责任。
当今社会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大家为了争权争名争利,争得咄咄B人争得不择手段。
在这样一种请况下,我们尤其应该倡导弱德之美:
即便我处在艰难困苦之下,即便我处在重大不幸之下,即便我处在强大压力之下,我成了一个“弱者”.
但我依然持守良知、正直、感恩,依然持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就是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自尊。
中国最后的名媛郑念。1966年因为“运动”,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入狱。
狱中7年,她受尽折磨,被禁食、被禁闭、被拷打,但她始终不曾叫嚷半声。
在其他囚犯破罐破摔时,郑念却把自己活成了“狱中玫瑰”。
她借来扫帚,把监牢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借来针线,将破MAO巾缝制成马桶垫;监牢条件有限,但她每天坚持清洗身子。
有段时间,她的手被反铐背后,但她拼着手部可能致残的危险,仍然坚持每次如厕后拉上拉链,因为敞开裤链实在“有失体面”。
7年间,她从未承认任何罪名,那时,在交代材料的底部,落款固定格式是“犯罪分子”,但郑念每次都会在“犯罪分子”前面,加上“没有犯过任何罪的”这几个字。
郑念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弱德之美,即便身处艰难困苦之中,依然自尊自爱,持守最起码的风范和体面。
弱德之美,美在约束。
这段时间,借机在上海发灾难财的人真不少。
有倒卖捐献物资,大赚几十万的;有借物资紧缺坐地大涨价,几十元蔬菜包大卖几百元的;有跑8公里腿,跑路费加价900元的;
…………
但有个叫杨耀森的小哥让我特感动,作为快递小哥,他是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搞团购的,低价进高价出就能赚大钱。
其他好些人也都在这么做,但是他把持住了,“我不能昧着良心赚这个钱。”
他不但没有昧着良心赚钱,还自掏7万买了很多物资,送给那些缺米缺菜缺要的人。
杨耀森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弱德之美。
当今这个社会,有或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在面对千千万万的有或时,尤其是在大家都在这么做的请况下(大家都如此,你不如此就是弱者),你没有选择从众,这就是一种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不作恶。
讲一个关于刘节的故事吧。
1968年,年届八十的陈寅恪,已经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但即便病成这样子了,仍然要被抬出去批斗。
当时没人敢站出来为陈说话,因为站出来,就可能面临跟陈一样的命运。
但最终,还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陈寅恪的学生刘节,“陈老都病成这样了,你们怎么能斗他?”
那帮人恶狠狠地对刘节说:“你还敢替他说话,想挨斗吗?”
刘节昂首回答:“是的,我愿意代替陈老挨斗。”
刘节被批斗完后,众人问他感想。
他说了一句:“我能代替老师挨斗,觉得很光荣。”
刘节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弱德之美,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好些师生为了自保,偷偷说了陈寅恪很多坏话,但刘节不仅没说老师坏话,还愿意替老师批斗,实在是让人钦佩啊。
什么是弱德之美?就是身处危境中身处强大压力下,依然选择不作恶,依然持守最起码的温良和正义,
“如果我拒绝不了开抢的命令,那我至少可以把抢口往上抬一寸”。
这就是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不害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我佩服钱锺书的三种活法。
第一:不攀附,不站队。
画家黄永玉讲过一个故事,上面通知钱锺书参加国宴。一般人接到这种通知,都高兴得批颠批颠的。
但钱锺书却说:“我很忙,我不去哈。”工作人员:“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钱锺书:“我很忙,我不去哈。”
第二:有恃于内,无待于外。
钱锺书后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扇耳光,被剃音阳头,被挂牌游街,被众人批斗。
但哲学家李慎之非常佩服钱锺书:“别的人都被斗得狼狈不堪,唯独钱先生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打有大×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从贡院前街走回胡同宿舍,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
这只有‘有恃于内,无待于外’的人才能做得到。”
第三:决不出卖任何人。
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知识分子面临的状况,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你选择揭发别人,你就有可能TUO罪,别人若不揭发你,他就可能面临重罚,于是大家都互相检举互相揭发,一大批专家学者就这样倒下了。
但钱锺书总是紧闭牙口,不出卖任何人。“我的手上没有血。”
那个年代,敢说这话的知识分子,找不出来几人,但钱锺书算一个。
钱锺书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弱德之美,即便我身处艰难困苦之中,即便我自己都自身难保了,但我依然选择不坑人不害人。
这就是一种弱德之美。
章诒和写《最后的贵族》时,讲到了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
1966年,康同璧家被搜抄一空。
“我爱花儿,花儿没了。我爱音乐,音乐没了……”康同璧暗自流泪:“对我而言,是经脉尽断哪!”
但即便经脉尽断,她依然活得那般诗意。
水仙花开了,她会给“每根花经套上红SE纸圈”,让水仙充满喜庆气氛。
她去商店买豆腐Ru时,会准备好几个铁盒子,一种味道装一个盒子。
…………
章诒和不明白地问:“你们都这样了,怎么还这么讲究啊?”
康同璧回答:“因为,这才是人的样子。”
我为什么要写弱德之美呢?就是想说大环境下的个体责任,尤其是新冠当前的请况下,我们更应该倡导弱德之美。
不管你是普通市民,还是基层干部,我们都应该拥有弱德之美,因为这才是人该有的样子啊!
倡导和发扬弱德之美,至少有以下三个意义: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至少不要让环境改变你;
●每一个个体,都是环境的一份子;
●个体的觉醒与改变,就是在改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