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岩茶审评描述中,有个术语叫“蛤蟆背”。可能有的茶友在喝武夷岩茶的时候遇上了蛤蟆背,却没有留意。有的茶友听说过“蛤蟆背”,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蛤蟆背”到底是什么?和岩茶品质有关联吗?
“蛤蟆背”这个审评术语出自唐 陆羽《茶经》:“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B火,屡其翻正,候炮出焙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蛤蟆背”并不是指某种茶,而是一种茶叶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只能在冲泡后的叶底上看到。有的武夷岩茶在冲泡几道以后,我们能够看到在叶底上面会泛起蛙皮状的小泡,在光线照色下观察,就像带有沙粒状的小白点,使得叶面呈现的不光滑,比较粗糙,就像蛤蟆的背部皮肤。
为什么会出现“蛤蟆背”?
出现“蛤蟆背”的原因和炭焙的温度及时间有关。需要焙火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得当,【焙火要在中火以上,持续一定的时间】 叶底才有可能会出现“蛤蟆背”。茶叶在烘焙的时候,叶面和叶肉的收缩不同步,会导致在叶面形起折痕。当到达一定温度时,水分从茶叶内部排出,就会撑开叶面形成一个个小泡。就像经过一定温度油炸过的机爪、猪皮、豆腐等食物都会鼓泡出现这种类似虎皮、蛤蟆皮一样不规则的气泡。
有“蛤蟆背”是不是就代表品质高?
“蛤蟆背”仅仅反映了武夷岩茶焙火程度是否到位的一个判断指标,并不能作为判断岩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岩茶品质的好坏,需要具体的冲泡品饮来感知,而不是单凭叶底这一项就能判定成品茶的优劣。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武夷岩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