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生活 >
太极拳,我的终身陪伴
更新时间:2022-04-17

作者:郑元明

1957 年,我虚岁15,温二中高一年级学生。那年寒假,传来统一号令, 全校师生都要参加劳动锻炼。年龄大、身体好的同学到楠溪挑炭;我属于年 龄小、身体差的,就分配去造水库。水库的名字、地点早忘记了,只记得那 个水库才刚刚开始建造,就建在一个大山坳里。在山坳的底部,由一部分同 学负责挖土,他们把地上的灌木砍掉,把黄泥挖出来,装到簸箕里;大部分 同学负责挑土,他们沿着一条坡度很大的 100 多米长的山路,将黄泥跳到高 处即计划中的堤坝上去。堤坝上面有一批农民,他们将黄泥摊平、用石碾子 压实,这样,堤坝就渐渐地升高了。挑土的同学比较多,至少也有 50 人,我 是挑土队的一员。那时候,大家的劲头很大,干得热火朝天,我也不例外, 一直奋勇争先,当时也并不感到特别吃力。可是,回家后就不行了。春节时间, 我咳嗽得很厉害,咳出的痰里还带有血丝。父母亲慌了,带我去拍 X 片,诊 断结果,我得了胸膜炎。于是,延医吃要,全家都非常紧张。偏偏第二学期全段师生都到江北岸学农,住在农民家的楼板上,半天念书,半天劳动。由 于有病,我得到照顾,劳动的半天,不用到田里去,只参加打扫卫生、洗菜 烧饭等轻微劳动。学期结束后到医院复查,结论是:胸膜炎依旧,肺里还发现了音影。由此,父母亲只得接受医生的意见,给我办了休学。这是 1958 年7月初的事请。

不用去学校上课,每天早晨我就到离家最近的华盖山上去呼吸新鲜空气。那时的华盖山,树木草地比现在多,平整的场地比现在少,晨练的人更少, 恐怕还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从中山公园对面的山道上去,在工农兵雕塑前面转向右侧,走 100 来米的石板路,就出现一块当时最大的平地,这里聚集 了老老少少二十多人,分成几拨,有的打拳,有的耍各种器械,我就站在不 远处看。几天后,从人群里过来一个 50 多岁身材高大的师傅,问我想不想学武术。我说自己很想学太极拳,并把自己的病请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他说 自己姓朱,安慰我说,生病要治,更要养,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好处,只要用心学,慢慢的就会有效果的。就这样,太极拳进入了我的生活,朱先生成了我学习太极拳的启蒙师傅。

朱先生教学有个特点,他很重视“摆架子”,即动作的造型。因此第一 阶段,基本上都在练习“摆架子”。他摆一个动作造型做示范,我模仿着摆, 再由他来纠正。造型正确后,长时间保持不动,体会造型的特点,力求把这 个造型记住、固定住。他知道我身体不好,告诉我别太累,感到累了就放松休息。休息之后,从头开始,他为我再重复一遍。这个教学法使我得益非浅, 大约一个多月后,我就基本掌握了各个动作的造型。后来我指导别人的时候, 也采用这样的教学法。

慢慢地我熟悉了周围的环境,知道这里是市体委的武术训练基地,来这里的都是业余的武术爱好者。其中年龄最大的庄先生是码头工人,60 来岁, 一头银SE的短发,但经神矍烁,对人特别和善,他负责教南拳。高高瘦瘦的李先生40来岁,教少林拳,他的动作干净利落、非常好看,对学生也最严厉。身宽体胖的陈先生是伟光理发店的理发师,也是 40 来岁,他专门教太极拳, 有时候他太忙不能来,就由朱先生替代。朱先生是基地的负责人,大家都听 他的。那时候也是很讲档次的,除先生外,我们称呼其他30岁上下、有一定 水平的人为“老师”,他们有时候自己练习,有时候也与我们一起练习,还给我们作一些辅导。而对我们这些青少年,当然就是直呼名字了。

进入冬季,我已经基本掌握 24 式简化太极拳,85 式也学了一半。这时传来消息,寒假期间要在宁波举行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温州也要组队参 加。由于身体差、资格嫩,起初,我并不抱希望,但后来却宣布我也是温州代表队的队员,真是喜出望外。究其原因,那时候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 青少年练习者很少,这给了我“滥竽充数”的机会。另外,我是朱先生的弟子, 恐怕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因素。我们抓紧进行练习,放寒假后,体委 一个领导、朱先生、庄先生带领我们一行十多人前往宁波。这是我第一次离 家外出,父母亲怕我受冻,还将家里唯一的一件皮袄让我穿上。比赛进行了 一个星期,朱先生是比赛的副裁判长,金先生是南拳裁判,比赛结果,我们 大部分人都得了奖,我获得太极拳少年组的第四名,奖品是一面三角形的锦旗。

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参加省级体育比赛、第一次得奖,我高兴极了。回到温州已经是腊月二十七,我们几个获奖的小青年一起去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和那面锦旗一直保存到现在。

过完年,我学习更加认真,进步也更快,太极 85 式、推手、太极剑、 八仙剑等一些套路,都依葫芦画瓢地一一学会了。朱先生对我很关心,好多 个下午,他叫我到他家里、向我传授太极方面的知识。记得他从祖师爷杨露 蝉创编杨氏太极拳开始,讲到杨澄甫钻研的太极拳十大要诀。朱先生还说, 30 年前,杨澄甫到杭州推广太极拳,那时他还是个小青年,就专程赶到杭州去观摩学习,收益匪浅。朱先生家住在七枫巷中段的一座二层小楼里,离我 家所在的瓦市巷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他家门口有一棵大槐树,从窗口就可以摘到树叶。他还让我使用一把古老的宝剑,纯钢打造,灰黑SE的剑身上布满了深黑的斑点,比现在常用的龙泉剑要沉多了,我十分喜欢它。朱先生还向 我讲解“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意守丹田”等一些太极拳要领,但是这些要领太笼统太玄虚,我总也搞不明白,就老老实实地告诉了他。几天后, 他琢磨出一个“基础在脚、关键在腰、看点在手”的 12 字要领。我按照这个12字要领进行练习,觉得既好懂又有实效。以后,凡有初学者向我请教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时,我就向他们介绍朱先生所说的“摆架子”、“虚步转”和这个12字要领。(为了交流心得,我写了一个附录供参考。)

一年多时间很快过去,1959 年暑假结束前,我再次去复查,胸膜炎痊愈 了,肺部的音影也消失了,我完全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了学校。在跟随朱 先生学习太极拳的一年多时间里,朱先生为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力,给了 我极大的帮助,但是,他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学费,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礼物, 的确是真诚又热心的好先生。他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十分感谢朱先生。那以后,我仍然利用寒暑假和星期天的时间,坚持到华盖山上跟着朱先生和 伙伴们一起练习,水平也有所提高。再后来我离开温州上了大学,假期回来时, 在山上看不到朱先生,到他家里也没有找到。后来有人告诉我,由于朱先生 对三面红旗、对粮食困难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被抓去坐牢,不久就死在监狱里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很悲伤,但也只能是在心中默默地怀念他。

自从学了太极拳,不管是做学生,当工人,还是当教师,我总是利用一 切机会进行太极拳锻炼,将太极拳视为保障健康的法宝。彻底退休之后,时间充裕了,生活也更有规律,每天早上 5 点 10 分起床,6 点 10 分上山,打 一套 85 式太极拳,做两套气功草,有时候还练一练太极剑,一直到7点 40分才下山,每天 90 分钟左右的晨练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内容。太极拳,已经成了我的终身陪伴。

2012 年 10 月

关注本刊

往期选读

  • 上一篇:孕前的7个舒缓体式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太极拳,我的,终身,陪伴,作者,郑元明,郑,元明,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太极拳,我的终身陪伴
  • 孕前的7个舒缓体式
  • 上海定点医院将中医治疗纳入阳新感染者的常规治疗流程
  • Cells期刊发布:17项临床数据,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 不用加酱油的糖蒜,也能制作出美味的糖蒜!
  • 独山:8000余亩油桐花绽放 青山如覆“雪”
  • 什么气候,塑造了电影《沙丘》的沙漠星球?
  • 阑尾的一封抗议书:别再吐槽我没用,割掉我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