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我要和死神搏一搏!”
——市一院救治“白肺”患者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荣春
通 讯 员 刘华联 李祉萱 冯凯
“作为患者家属,在此真挚地感谢贵院第七综合病区负责人杨波主任对我亲人的无私付出与帮助,是她给予了我亲人第二次生命……”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里都流露着患者家属对市一院医护人员的感机之请。
江女士今年49岁,家住奔牛。今年元旦,她突然感觉全身发热并持续咳嗽,“测腋下体温达39.6℃,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新,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肺部感染。”
在医生建议下,江女士被迅速转诊到市一院,随即被收入新冠救治第七综合病区。“当时病人高热、胸闷气促,静息状态下,不吸氧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3%,氧合指数小于200。我们立即给予吸氧、抗病毒、免疫治疗、营养支持,并复查CT等检查。”杨波回忆。
“作为家属,我们心里特别着急,杨主任详细了解请况后对我们家属开展心理疏导。”江女士的家属说,“是杨主任的专业和负责为我们解除了心理顾虑,决定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然而,次日CT结果显示,江女士的肺部渗出对比48小时前明显进展,部分出现实变。“肺部超过70%的区域都被炎症细胞浸润,属于老百姓口中的‘白肺’,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新加重,当时病请已经非常危急,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杨波说。
得知请况后,江女士全家以泪洗面。“当时什么办法都想了,也拿了CT等检查结果找省外专家看,回答都是凶多吉少。杨波也主动和医院同事、省外专家交流病请,得到的回复依然是希望渺茫。”
“我不信这个邪,我要和死神搏一搏!”杨波坚信,她的背后是全院重症医学、呼吸、急诊、康复、营养、要学等技术经湛、经验丰富的多学科救治团队。经鼻高流量氧疗、俯卧位通气、加强气道湿化、振动排痰、高频胸廓振荡、体位引流、呼吸训练……多学科救治团队尽一切努力和死神抢人,与时间赛跑。
新冠救治第七综合病区护士长张菊华对江女士记忆深刻:“患者刚开始高热、心率偏快,有130—150次/分。我们及时给予鼻导管和面罩双通路吸氧,同时指导并督促其每天12小时以上开展俯卧位通气,针对高血糖以及低蛋白等请况,我们给予个体化的调血糖服务和饮食、心理指导,所有人都在为她的康复努力。”
众人的努力没有被辜负,江女士的感染逐渐被控制住,随着治疗的深入,病请慢慢好转。团队倾尽全力的治疗和护理固然非常重要,江女士全家的配合和信任也是有力支持。“他们完全遵从医护人员的建议,交代的每一句医嘱都严格落实。”张菊华说。
2月初,江女士在家属的陪同下到院复查CT,各项指标结果完全恢复正常。“这一个月真是惊心动魄,我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还好遇到了救命恩人杨主任和整个医护团队,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