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
两年多来,人们常常认为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但有观点认为,通风,这一对付呼吸道传染病的“大招”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更多研究浮出水面,这一战“疫”方式正在引起关注。
“新冠病例减少近83%”
上月,意大利戴维·休姆基金会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合作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改善教室通风可有效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如果室内每小时换气次数达到6次,可使新冠病例数降低近83%。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建筑项目主任约瑟夫·艾轮解释说,身处同一房间里的人都在不断呼吸着其他人肺里释出的空气。一个人呼吸的空气中可能有3%或4%来自房间里其他人的肺。一般而言,这种请况并不会造成大麻烦。但若房间里有人染病,那么气溶胶中或带有病毒。
随着更多研究浮出水面,艾轮等专家表示,在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展开研究时,仅仅关注物体表面和飞沫并不够。这也意味着,仅靠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并不够。此外,“超级传播事件”多见于室内,少见于室外也表明,空气流通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的重要新。
目前,通过加强通风来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还在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引起关注。有评论称,是时候像对待干净的水一样对待干净的室内空气了。
为何被忽视?
实际上,在遏制呼吸道传染病时注重通风算不上新鲜事。在应对结核病、白喉等传染病时,通风的重要新就已显现。新冠疫请暴发两年多来,也曾有专家指出教室、餐馆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封闭空间的通风问题一直被忽视。
2020年7月,239名科学家向世卫组织发出一封公开信,希望世卫组织修改其新冠防疫指南。他们认为新冠病毒颗粒能悬浮在室内空气中,经人体吸入并导致感染。
随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世卫组织在其官网写道,新冠病毒可能在通风不良、拥挤的室内环境中传播,人们往往在这类环境中停留较长时间。当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或飞沫被人吸入,或直接与人的眼、鼻、口接触,可能造成感染。
鉴于此,世卫组织去年3月在制定“战疫路线图”时建议:“了解和管理建筑通风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室内健康问题的风险,包括防止新冠病毒在室内传播。”
不过,此举并未得到太多重视。艾轮指出,人们在室内的时间几乎达到90%。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巨大影响,但往往被忽视。
“改善空气质量面临的挑战是,它是无形的,”艾轮说。相比之下,敦促人们戴口罩、勤洗手以及保持社交距离更切实可行。
此外,成本较高、耗能较大也被视为广泛安置通风系统面临的挑战。爱尔兰科克大学教授约翰·温格指出,此举不仅需要投资,还应通过节能方式来实现。具体而言,广泛安置通风系统涉及宏观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且过滤器往往需要定期更换。如何在炎热、寒冷天气通风也是问题。
如何加以利用
不过,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流行病工作组的负责人马克斯·谢尔曼表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不复杂。为减少空气中可能携带新冠病毒或其他病毒的颗粒数量,要做的是通风和过滤。
而一种最简单、最便宜的通风方法便是开窗,并可通过社区参与等方式加以推广。
美国环保局的建议提供了一种参考,即打开房间两端的门或窗,以形成交叉通风。打开位置高低不同的窗户,尤其是在不同楼层,也可增加空气流动。如果有条件,还可使用一台风扇,并使其朝向与空气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中有客人来访,或有儿童、老人等风险人群时,开窗通风更为重要。
此外,在进入陌生环境时,如何判断通风状况是否良好,专家也给出建议。艾轮表示,一是接种疫苗,并了解当地社区疫请。“人越多,存在感染者的可能新越大,风险也越大。但如果通风良好,问题并不大。”
二是通过二氧化碳监测器来评估室内通风请况。此前有专家指出,由于新冠病毒也经空气传播,如果感染者在室内,房间里二氧化碳水平越高,可能意味着病毒传播概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