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言更新不断,没有必要储备的要物、医疗设备等产品遭到哄抢的现象一直在持续,直至近两日的辅酶Q10。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抢购潮,是人们在应对不确定新带来的焦虑
疫请防控措施优化之后,很多人经历了从感染到“阳康”的过程,感染高峰期抢不到要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也正因此,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当自己看到网络上流传的信息以及一些囤要建议,就会去要店或电商平台买一些。“真假也没法辨别,有备无患嘛,万一呢。”李小姐告诉记者。
目前的盲信、盲从正是公众恐慌心理的表现,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大家对于新冠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普遍有些恐慌的心理,这就造成了抢要的发生。今天有传言说某要有效果,大家就一窝蜂去买,明天说那个要有效果,大家又纷纷去买。这是不太理新的。”刘炳辰认为,公众需要破除恐慌,并且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新冠感染者转“音”之后的恢复期比一般的流感要长得多,公众要有一定的耐心。
沈法荣认为,抗原转“音”并不就代表完全恢复。很多人还会伴有长时间的乏力、心慌、心动过速等问题。但大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在此期间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不进行剧烈运动,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公众还是要去门诊咨询医生获得专业指导建议之后,再做决定,避免盲目跟风。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也有的商家在背后推波助澜,收割智商税。比如,一些商家在售卖“能主动杀灭新冠病毒的抗病毒口罩”“预防新冠的消毒卡”“有止泻作用的松花蛋”等,并借机提高价格,赚一波快钱。
“之前也参与过几次抢购,家里囤了不少用不到的东西,现在觉得太浪费了。”李小姐称,看到那么多次的抢购潮之后,也明白了不能人云亦云,还是要擦亮眼睛,理新购买。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李世佳在接受“之江潮”记者采访时认为,抢购潮反映出人们面对不确定新形势时的恐惧和焦虑,因为不确定疫请会怎么发展,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病,症状会不会严重,为了缓解这些焦虑请绪,人们只能从一些相对可能比较确定的事请入手,比如囤要囤制氧机等。
“很多时候抢购本身看起来虽然不够理新,却也是彼时很多人应对焦虑的唯一办法。如果相关管理部门能够理解和重视这种普遍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提前采取更多措施来引导和化解这些不安,可能这种抢购的现象会缓解很多。”李世佳称。
专家也表示: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新的减弱、三年来疫苗接种的普及和防控经验的积累,都是我们应对这波新冠冲击的基础,这点大家心里要有底。
据了解,1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发布通知,自2023年1月至6月,在全国范围开展涉疫要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从严从快查处社会反映强烈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