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繁基地种植了近8亩的鲜食玉米,一部分是育种材料,一部分用作品种鉴定。武汉春季种植鲜食玉米,收成一般不错,但是秋季的鲜食玉米,却容易受夏秋干旱影响,收成不稳定,“有时候秋季气温降得太快,也让玉米成熟缓慢”。今年在南繁基地重点种植的品种,是黄白双SE的“博宝”和白SE中点缀几颗黄SE玉米粒的“玉镶金”,它们适合在1200米以下的所有地形种植。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除了授粉,在这个时期还需要套袋,最大程度避免花粉污染。“虽然工人可以帮忙浇水,做防病虫害和除草等基本工作,但大部分的工作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徐长城说。
■每周一景
藜蒿产业成风景
藜蒿炒腊肉是武汉人入冬后的必吃美食。武汉市面上90%的藜蒿,都产自蔡甸,蔡甸藜蒿,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位于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金机村,被誉为“楚天藜蒿第一村”,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有2000多亩藜蒿种植基地,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绿SE无公害,现已发展成为金机村的致富产业。蔡梦娅摄
“每周一景”面向公众征集反映武汉乡村新变化、新成就及乡村生活的美图,投稿邮箱3362994750@qq.com,邮件请注明“每周一景”,写明图片的拍摄时间、地点、简单介绍,以及拍摄者姓名、电话。
■农博士
手工糍粑和机制糍粑风味区别不大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围炉煮茶在这个冬天火了,适合在炉上烘烤的各种小食也进入年轻人的视野。花生、红薯、糍粑,软糯香甜,用小火烘烤,香气四溢,土味十足,氛围感满满。读者张先生在“乡村振兴留言板”留下了自己的疑问:“我妈想去农村买手工糍粑,找了几个村子都没找到,请问手工糍粑与机制糍粑,在口味上有什么区别吗?”
新洲一家豆丝和糍粑加工厂的负责人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手工糍粑就是用石杵大力杵击糯米等原材料,直到它们变得黏稠,这一般需要青壮年劳动力来完成。目前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手工糍粑自然稀少,想吃只能提前预定。手工糍粑是现杵出来的,米香味浓一点,颗粒则没有机制糍粑均匀。“有的手工糍粑嚼起来有那种没有完全敲碎的米粒,其实对牙口不好的人反而不太友好。机制糍粑细腻,保质期相对较长,就风味来说,区别不大,所以市民没有必要一定要去追求手工糍粑。”该负责人说。
留言方式:
1.将您的留言或建议发送至邮箱3362994750@qq.com,邮件请注明“乡村振兴留言板”。
2.扫码关注“长江乡村行”微信公众号,发送:乡村振兴留言板+您的留言或建议。联系电话:18271904473
【编辑:邹卓然】
更多经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