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交售结束也闲不下来呀,烟田里的玉米幼苗长势正好呢,都有一筷子高了,我得用心管理。”忙完烤烟采收,赵光义又投入到烟后套种玉米的管理中。他说虽然闲下来的时间少了,但心里很高兴,干活也很有劲儿。
赵光义,是巍山县庙街镇的一个“新手”烟农,也是“烟粮协同”示范区尝试烟后套种玉米的第一批先行者之一。
“我家的玉米种子8月8日就全部播种结束了,都是一边采摘烤烟下部叶,一边播种的。我种的都是青贮玉米,种子是免费提供的,农业农村局和烟草部门的技术人员还专门做了种植技术指导。”赵光义介绍,他2020年底回到家乡种植烤烟,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七八万元的收入。通过土地流转,今年种了18亩烤烟,预估青贮玉米亩产值1600元左右,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各示范区因地制宜推进落实“烟粮协同”,通过政府、烟草、高等院校和合作社共建,助推烟叶高质量发展和粮食有保障增产。示范区所在地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宣传、协调;烟草部门从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持,由省烟草农科院成立技术攻关组具体负责对接;朱有勇院士团队负责整合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力量,在区域布局、品种规划、一体化技术研发等方面予以支持;烟农合作社负责技术落实和专业化服务等工作,共同将示范区打造成“烟粮协同”发展的典范、烟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大理州农科院副院长赵宗福向记者介绍,大理州综合气候、土壤、土地等关键问题,采取烟后套种青贮(鲜食)玉米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烟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作物生长自然时差,错开劳动力高峰,实践粮经轮作、土肥并用、协调发展新路子,变之前的“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在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同时,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有效控制前作减少其他作物对核心烟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