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7月12日,在郑州一家影院的放映厅内,电影《人生大事》的最后,随着屏幕上一片灿烂星空,稚嫩的歌声缓缓响起,触动人心。
跟着妈妈一起来的张婕眼睛红红的,她虽然只有13岁,也看懂了电影中的浪漫诠释,“电影里说小文的外婆变成了星星,还会一直守护她,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亲人的去世。”
《人生大事》探讨的是关于死亡的话题,看后却让人感到温请和治愈,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补上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课。
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福寿园生命教育团队讲师顾洋说:“生命教育可以理解为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积极地对待生活。”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要跟孩子谈论死亡?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这也是令很多家长困或的问题。
假期来了,郑州的王女士收到了幼儿园的推荐书单,其中有一本叫《再见了,艾玛乃乃》。她陪着上大班的女儿一起读 ,绘本讲述了艾玛乃乃从获知身患绝症到去世的最后时光,她从容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与亲人一一道别,平静地迎来死亡。
“孩子肯定不能完全理解,但似乎也对生命甚至对死亡,也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王女士说。
这本绘本也是顾洋给孩子们上生命教育课时,经常会用到的故事。去年,顾洋曾经走进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通过阅读绘本《再见了,艾玛乃乃》为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带去了一场沉浸式的生命教育分享课。
顾洋走进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为孩子们带去生命教育分享课
课堂上,在顾洋的带动下,孩子们时而沉思,时而热烈讨论,大家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丰富活泼的互动中,踊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并郑重其事地写下对生死的感悟。360余名师生沉浸在生命教育的氛围当中。
顾洋是从事殡葬服务业的,所以她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会更多地聚焦在死亡教育上。“其实,大家对于死亡教育多少还是有些忌讳,尤其是一些家长觉得给孩子讲死亡是不是有些早。不过,近年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顾洋说。
在顾洋看来,现在很多社会问题,包括青少年成长的一些问题,都是跟死亡教育的缺失有关系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伦都需要补上这一课。
“让孩子理解死亡,其实是为了让他们更加珍惜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可贵,也能减少很多极端事件的发生。”顾洋说,四季变换、植物生长衰落、清明节等话题都是与孩子探讨生命意义的教育契机,要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孩子珍惜生命、过好人生。
走出影院,张婕还在回想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有多人写的是句号,有的人写的是省略号。” “我觉得要更加感恩,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经彩地活着。”张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