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人觉得反胃的不是机汤,而是机经勾兑的机汤——伊芙琳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完全无视了正打算和自己离婚的丈夫,也无视了叛逆的女儿是不是需要她这个母亲作出一而再再而三的牺牲(毕竟女儿变成石头都不希望她接近),只知一意孤行,放弃全宇宙也要挽回他们。背后的潜台词无非是:你们看啊,我在别的宇宙可以变成杨紫琼哎,我为了你们放弃了那么多,你们难道还有理由不感动、不接受吗?
《瞬息全宇宙》很容易让人与《青春变形记》对比,一个是从母亲视角下理解女儿,一个是从女儿视角下理解母亲。但《青春》好在教人接纳自我,意识到请绪并不是洪水猛兽;而《瞬息》的导演则显然不太明白接纳自我和自我感动的区别。
对伊芙琳来说,电影的结局完全是一种自我感动,她并没有真正接纳自己,也没有真正看见别人。
人到中年的亚裔常常觉得半辈子都交给挣钱养家好不划算,转头又开始嫌弃自己安身立命半辈子的谋生小店,恕我直言,多少有点“食碗面反碗底”,看似“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发展”跟上了时代的价值观,本质上却和“医生律师名演员的人生才值得一过”的传统价值观又迎面接上了头。认真地问:当一个中年妇女为报税单发愁的时候,除了想象自己在别的宇宙可以是杨紫琼来逃避一时,就不能好好学一学报税吗?接纳自己是一个数学不那么好的洗衣店店主,有啥可丢人的?相比之下,与生活一言不合就想变成杨紫琼,才真的很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杨紫琼好不好。杨紫琼那是说变就能变的吗?人家拍《阿金》从大桥上就敢往桥下行驶中的卡车上跳,你试试?
有观众说喜欢石头那个宇宙,我也喜欢,毕竟,只有那无声无语的一刻,电影才还给我片刻的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