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高大望楼收入眼中。”
在马伯庸为游戏脑洞写的设定的开头中,画面感和空间转换意识强等十分有利于影视改编的写作特点已经充分得到了体现,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望楼系统也在这段写作中初步成型。马伯庸在这一文本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整个故事。
延续一贯的考古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以及跟唐史研究者交流,马伯庸在小说中详细描绘了唐代的时代风貌和生活细节,这也为之后剧版《长安十二时辰》对长安城的影像搭建和还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请节天马行空,但因为对生活图景细致入微的刻画还原,从观感上来说就不会感到太过虚浮,并且也有利于品质感的营造。
为了让叙事更加高效并增加故事的紧张感,马伯庸把故事的时间压缩至了一天,并模仿美剧《24小时》的分集方式,每半个时辰作为一章,二十四章正好是一天。节奏快、信息密、画面感强构成了马伯庸作品的主要特点,因此也有读者形容读马伯庸的书常常像是在看一部调了1.5倍速的美剧。2019年剧版《长安十二时辰》最为人所称道的也是从运镜、叙事等方面像美剧类型的靠拢。
类型元素的拼贴与融入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话题营销。《长安十二时辰》打出的标签是古代城市反恐,《风起洛阳》曾经打出过武周版“神盾局特工”的旗号,《风起陇西》的定位是古代谍战+职场,在微博上也可以看到剧方配合这一定位的宣传物料。
但元素的拼贴与嫁接也会有其弊端。在《风起陇西》的后记中,马伯庸曾经列出克里斯提昂·贾克、弗·福塞斯、丹·布朗和罗贯中、陈寿等一系列中外作家的名字表明他们对于自身创创作的影响,因而在语言风格上,马伯庸也有意追求翻译文风造成一种风格的割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