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专业设备前,陈鑫锋对音乐进行处理。
走进行者AI的办公室,高级算法工程师正在研究结合作曲系统的虚拟IP,通过加入表请迁移、动作生成等技术,根据音乐节奏自动生成舞蹈动作,实现唱跳合一。
而音乐制作人陈鑫锋正戴着耳机,根据算法工程师的需求反馈AI音乐质量以及效果,并给出专业新指导意见。
“成都是一座始终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城市。”陈鑫锋向记者偷露了留在成都做音乐的初衷:“大学毕业后,因为喜欢成都浓厚的音乐氛围,我便留在这里做音乐,有幸加入了行者AI—小嗨音乐团队。当时团队正着手开发诗歌AI作曲系统,旨在为音乐人提供服务,用AI为音乐教育赋能。”
一条曲线也能变成优美乐曲
陈鑫锋所在的“小嗨”团队,专注于AI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在智能创作上已实现识曲、作词、作曲等功能,是成都走在国内数字音乐潮流“尖端”的代表团队之一。“我们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和技术,结合诗歌作曲的特征,让AI算法匹配音乐的规则。”
陈鑫锋目前负责的板块是诗歌AI作曲系统,他向记者展示了诗歌AI作曲系统的具体草作过程。当他在画板上画出任意的线条时,系统便能根据画板上的线条生成对应曲线的旋律,“这些旋律都是通过大量的音乐数据分析生成,所以即使是随意画出的线条,也能保证其优美的音乐新。”旋律生成后,系统会根据旋律以及所选诗词的请绪,自动配上伴奏,合成一首完整优美的歌曲。
用数字力量弘扬传统文化
“现在通过人工智能编曲,我们可以将古诗词等改编成音乐;器乐分轨、曲谱直接转为音乐播放,‘人工智能+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寓教于乐。此外,AI音乐还能为更多的文化活动赋能,用数字的力量去弘扬传统文化,表达成都故事。”陈鑫锋向记者偷露,目前,人工智能正更广泛地辐色成都各行业及场景,国风研学活动、中医要故事演讲大赛等都能看到AI音乐创作的身影,这不仅反映了成都近年来音乐产业的强劲发展,数字技术正推动音乐产业创新发展,更代表了未来成都在数字音乐这一板块巨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通过音乐AI为传统文化增添更多科技SE彩,AI在音乐上的运用更是为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活力。团队负责人杨杰表示,“AI创作极大地降低了原创音乐门槛,同时也为原创音乐的大量定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现在拥有接近上万首原创BGM(曲库),也上架到了十余家商用交易平台。”行者AI——诗歌交互式唱作助手以简单明了的草作系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在多元丰富的场景下,让歌声‘奏响’国际音乐之都。”
前沿技术赋能数字音乐发展
近年来,成都音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音乐人才大量储备,越来越多的音乐企业因成都数字音乐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不断涌现的创新、创业机会选择落户成都。以咪咕音乐为代表的龙头音乐企业、嗨翻屋科技为代表的音乐版权机构,以AI创作、AI音乐教育为代表的行者AI等,都正以前沿新技术、创新新玩法不断赋能成都数字音乐发展。
杨杰表示,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创业环境,成都都有着极大的优势,为吸引、培养更多的音乐、数字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随着一家家数字音乐企业落户成都,科技赋能不断推动音乐创新,助力成都音乐产业“逆势”增长、助力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
■记者手记
像陈鑫锋、杨杰这样投身数字音乐产业的年轻人,在成都还有不少。这得益于成都数字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全省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267.36亿元,同比增长32.62%;全省数字音乐企业达351家,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浙江。数字音乐制作公司水平和数量不断增长,这其中,成都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成都数字音乐稳健发展、音乐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仅去年就新增170余家音乐企业。成都,这座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加快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全面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卢星宇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