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的一天,在上海国民党中央银行的一间办公室里,两个姨表兄弟正拍着桌子,指着对方互相破口大骂,这二位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和孔家大公子孔令侃。二人不但扬言要同归于尽,机动之余,甚至还各自掏出了手抢对峙。闹到这个份上,显然不是一般的表兄弟闹别扭的小事。
1948年秋,蒋经国奉父亲蒋介石之命,在上海"打虎",他大义灭亲查封了扬子公司,这家公司老板孔令侃的母亲宋霭龄,正是蒋经国的大姨妈!
蒋经国刚抓孔令侃,继母宋美龄就出现了,她径直走进蒋经国办公室带走了外甥。不久后,宋美龄带着孔令侃约见蒋经国,希望能把这事彻底解决。谁曾想两个年轻人话不投机,没说两句就谈崩了。
1948年,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后,黯然辞职,他请绪极度低落,几乎每晚借酒浇愁。就在这个时刻,蒋经国和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跌到了冰点!其实这对母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貌合神离的。
(照片左为宋美龄,右为蒋经国)
1937年4月,阔别中国12年的蒋经国从苏联回到家之后,他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母亲。当时蒋介石已经和蒋经国的生母MAO福梅离婚,娶了宋美龄。面对眼前这个只比他大13岁的继母,无论蒋介石如何劝说,"母亲"这两个字,蒋经国一直叫不出口。
在匆匆见过蒋介石与宋美龄之后,一直牵挂着生母的蒋经国便带着妻儿,迫不及待地赶往了奉化老家,陪母亲度过了一段天轮之乐的日子。
此时,蒋介石看出来了,儿子打心里不接受宋美龄这个继母,然而蒋介石一直试图拉近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
1939年12月,蒋经国正在赣南整顿治理时,突然收到一份从老家溪口打来的急电,家里房子被日军轰炸,生母下落不明。蒋经国马上赶了一千公里的路回到老家,车一停就直奔母亲的住处,见到母亲尸体后,他扶尸大哭,多次昏厥过去,哭罢蒋经国写下"以血洗血"四个字,命人立在母亲遇难处。
对于母亲苦难的一生,蒋经国心中虽然不忍,却又万般无奈。他连祭奠生母都低调行事,因为得顾虑继母宋美龄的颜面。因此,蒋经国对宋美龄这位取代母亲位置的女人一直没有好感,心底深处不愿意叫她一声妈。
当宋美龄嫁入蒋家,在38件蒋经国至宋美龄的函电中只有一件称"母亲大人",其余均称"蒋夫人",足见双方有相当大的隔阂。
但是有一次,身在赣南的蒋经国收到了远在美国的宋美龄打来的一封电报,电文里贴心询问蒋经国的身体状况,字字真切。这份现藏于台湾档案主管部门的电文是这么写的:"蒋专员并转芳良鉴,八日电悉。此间临海潮湿,风症未见进步,惟身体尚好,承问甚感。孝文孝章想皆快活。美龄"
(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合影)
这封电报让蒋经国很意外,他赶紧去查,发报地点的确在美国,而宋美龄当时在大洋彼岸养病。蒋经国很快给父亲蒋介石发去电报,禀报"顷接母亲电谕"的消息。关于这封电报,台湾档案主管部门副负责人朱重圣说出了真相;"这一件的原稿,是蒋介石自己亲笔写的,亲笔写的,那么写什么呢?是以蒋夫人的名义,向赣南发的电报。他由重庆拟了这么一个信,然后把这个信发电到美国,然后再由美国发电到赣南。"
为了让宋美龄与蒋经国能和睦相处,蒋介石没少花心思,经常在暗中做一些调节他们关系的事,来拉近宋美龄与蒋经国这对母子。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的三个人,蒋介石会悄悄地以宋美龄的名义,给蒋经国送去防寒的衣服、要膳补品等等;同样也会以蒋经国之名,赠送一些家乡的美食,如枇杷、燕窝等佳品给宋美龄。
然而,在1949年这一年里,宋美龄与蒋经国之间的往来电文里,宋美龄不敢全用 "母"这个字。其中有的还是写的美龄,但是中间有几封电报中就慢慢地有了"母"这个字,为何会这样呢?其实,这是宋美龄在主动示好。
善意从宋美龄开始,一开始蒋经国没有积极回应,他上海"打虎"失败酗酒解闷,当时没人敢阻止,是宋美龄亲自劝蒋经国改正酗酒恶习,隔了十几年,蒋经国终于开口。
到了1950年的时候,蒋经国开始改变与宋美龄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开始称呼"母"这个字了,不再仅仅是出现在书信上,生活中也开始称呼了。
其实,上海打虎之后,蒋经国表面上对宋美龄还是毕恭毕敬。据专门负责蒋介石电话接转、监听工作的人员回忆,蒋经国当时在电话中对宋美龄是很尊重和孝顺的。那段时间,宋美龄常在人前人后称赞说:"经国是最讲礼貌的",此时,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相隔的厚厚冰层,已渐渐融化!